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消费观察
预付卡不能 “卡”住消费信心
健身办不办卡,理发充不充值,培训班多买点课不?一边是“充5000送3000”的甜蜜“诱饵”,一边却在合同里暗藏“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的无解陷阱;一边承诺“有问题随时找我”,一边玩起“乾坤大挪移”:今天用A公司收钱,明天用B公司跑路,后天换个招牌重操旧业。“万物皆可预付”的时代,预付式消费的信任危机早已不是新鲜事。
查看详情
保健品市场乱象:银发经济中的隐忧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保健品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这一蓬勃发展的背后,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诱导消费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老年消费者的权益。记者深入调查,揭开保健品市场的乱象。
查看详情
直播间“虚假比价”误导消费
直播间内主播们热情洋溢的推荐、看似极具吸引力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心动下单。然而,其中隐藏的“虚假比价”现象,却如同一颗颗暗雷,损害着消费者的权益,扰乱着市场的秩序。近日,记者探究直播间“虚假比价”背后的真相。
查看详情
“小额高频”消费模式 背后暗藏怎样的陷阱?
被“9.9元解锁全集”的广告吸引,湖南人高佳的父亲3年间为追剧累计充值3万余元;北京人郭航的母亲被数十个短剧小程序“围猎”,账单散落成数百笔小额支付难以追查;江苏人李晴的父亲观看某短剧时,每点击一集被自动扣款2元,直至银行卡流水出现“30元观影消费”才恍然大悟……
查看详情
网上有人售卖卧室视频和直播资源,记者调查发现——家中安装摄像头暗藏隐私泄露风险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家居设备走进千家万户,家用摄像头成为许多家庭的“标配”。人们或是为了时刻关注家中老人、孩子和宠物的情况,或是为了保障家庭财产安全,纷纷在家中安装摄像头。
查看详情
别让数字化阅读的快乐被“套路”偷走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数字化阅读已成为许多人获取知识、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上班途中、午休时刻,打开手机,就能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庞大的市场背后,一些数字阅读平台却暗藏消费陷阱,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查看详情
原价1252元双人餐团购价仅需152元?
1252元的豪华套餐团购价仅需152元?美团APP上令人心动的优惠背后,却是商家精心设计的营销骗局。记者昨天从浙江政务服务网获悉,鹿城区一家烤肉店因在美团平台上虚标价格及后厨存放过期食材、调味品被市监部门查获,被罚10160元。
查看详情
“假悲情”博取“真同情”虚假助农视频为何屡禁不绝?
身着破衣烂衫、满脸污泥的残疾果农卖水果为重病儿子筹钱;中年女果农向收购商下跪,乞求收购“滞销”芒果……这些场景来自四川省乐山市公安局沙湾区分局破获的一起“卖惨”摆拍案件。
查看详情
注意保留证据遇欺诈可主张三倍赔偿
旅游时遇到服务“掉链子”会让人很糟心,那么在选择旅游服务特别是第三方服务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以避免本案中这样的不愉快经历呢?
查看详情
第三方“迪士尼VIP套餐”靠谱吗?消费者入园后发现不少服务承诺未能兑现,法院判赔大半费用
为了在游玩中获得更好的体验,享受热门项目快速通行、烟花最佳观赏位等特殊服务,游客在第三方公司购买了“畅游上海迪士尼VIP套餐”,但入园游玩时却发现对方承诺的不少服务都未能兑现,导致游玩体验大打折扣。近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旅游合同纠纷案件。对于这样的“第三方服务”,律师提醒,消费者遇到问题应注意及时保留证据,如遇欺诈可主张三倍赔偿。
查看详情
“秒没”的消费券竟成“黄牛”生意经?
天津发放餐饮、文旅消费券,累计额度达1600万元;海南三亚投入7450万元开展消费券促消费活动;广州陆续发放1亿元“食在广州”餐饮消费券……近期,多地持续发放消费券,“真金白银”点燃消费热情。
查看详情
买机票被捆绑“隐形”增值服务?
“捆绑销售”是常见的电商促销手段,商家将几种商品或服务打包捆绑同时出售,并给予一定优惠,进而增加不同商品或服务的销量,获取更多利润。同时,消费者购买打包的“套餐”,也能比单买更加优惠。这样的促销手段本可以实现双赢,但有些商家却动起了歪脑筋——消费者王先生通过某代销平台购买机票,却被平台神不知鬼不觉地捆绑了外卖礼包……一起来看这起真实案例。
查看详情
网红餐厅的流量密码与品质困境
网红餐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凭借独特的噱头和精致的视觉效果迅速吸引大批食客的目光,当品质与流量之间存在矛盾,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避雷?
查看详情
向餐饮“最低消费”说“不” 守护公平餐饮消费环境
在消费市场日益繁荣的当下,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4年,山西省市场监管部门在打击餐饮行业变相设置最低消费行为上持续发力,多起典型案例引发广泛关注,背后所反映出的消费权益保护、市场监管以及行业自律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查看详情
消费套路如何破解
餐饮店设置最低消费、机票捆绑增值服务、 虚假助农视频、直播间虚假比价、微短剧连环付费陷阱……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消费热点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面临新问题,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责任编辑 陈畅 见习编辑 张峰瑞】
查看详情
0.2259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