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保健品市场乱象:银发经济中的隐忧
发布时间: 2025-03-14 16:52:14    来源:山西市场网

货架上品类众多的保健品。本报记者 曹翀 摄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保健品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这一蓬勃发展的背后,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诱导消费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老年消费者的权益。记者深入调查,揭开保健品市场的乱象。

套路重重,陷阱多多

保健品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包括线下门店、网络直播、社区推销等。记者走访了多个保健品线下门店,发现销售人员普遍采用“亲情营销”“专家讲座”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产品。

在某保健品门店,记者看到销售人员正热情地为一位老年顾客介绍产品:“这款保健品是最新研发的,能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还能预防多种慢性病。”销售人员还声称,产品获得了多项国际认证,并邀请“专家”现场讲解。然而,当记者询问这些“专家”的资质时,销售人员却含糊其辞。

网络直播也成为保健品销售的重要渠道。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直播平台上的保健品主播存在夸大宣传的现象。一位主播在直播中声称:“只要坚持服用我们这款保健品,癌症都能治好!”这种明显虚假的宣传内容,却吸引了大量老年观众下单购买。

社区推销更是保健品营销的“重灾区”。一些销售人员以免费体检、免费旅游为幌子,吸引老年人参加活动,然后在活动中推销高价保健品。太原市晋源区阳光汾河湾社区的郭阿姨告诉记者:“他们说只要参加体检,就能免费领取礼品,结果体检后就开始推销保健品,价格特别贵,还说不买就是不关心自己的健康。”

这些营销手段不仅利用了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还利用了他们对新技术、新信息的不熟悉,诱导其冲动消费。记者调查发现,超过70%的受访老年人表示曾在销售人员的诱导下购买过保健品,其中不少人在购买后才发现产品名不副实。

血泪教训,防不胜防

记者在调查中采访了多位老年消费者,了解到他们在购买保健品时的常见问题和受骗经历。

李大爷是一位退休教师,他告诉记者:“我花了近万元买了一套保健品,销售人员说能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结果吃了一个多月,血压血糖一点没降,还出现了身体不适。”李大爷后来才发现,这些保健品只是普通的营养补充剂,并不具备治疗疾病的功效。

另一位受访者张阿姨则表示,她在参加一次社区活动时,被销售人员说服购买了一款“特效保健品”。销售人员声称,这款产品是“限量版”,错过了就再也买不到。张阿姨在销售人员的催促下,匆忙购买了产品,回家后才发现所谓的“特效”只是营销噱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往往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一方面,他们对健康问题较为敏感,容易被销售人员的“健康承诺”所打动;另一方面,他们对保健品的监管政策和市场现状了解不足,容易陷入消费陷阱。此外,一些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还存在“跟风消费”的心理。他们看到身边的朋友或邻居购买了某种保健品,便认为自己也应该购买,而忽略了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重拳出击,规范市场

针对保健品市场的乱象,我省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在努力加强监管力度。然而,由于保健品市场的复杂性和销售渠道的多样性,监管工作仍面临诸多难点。

太原市市场监管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保健品市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和非法添加上。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不惜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在产品中添加违禁成分。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可能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加强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市场监管部门采取正在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对保健品广告的监测,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二是加大对保健品生产企业的抽检力度,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三是加强对线下门店和社区推销的监管,规范销售人员的行为。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努力,还需要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企业应加强自律,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产品;消费者则应提高辨别能力,理性消费,避免陷入营销陷阱。

保健品市场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既反映了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也暴露了消费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保健品市场的乱象不仅损害了老年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更可能对他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市场监管部门呼吁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仔细查看产品说明书和批准文号。如果发现虚假宣传或质量问题,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全社会携起手来,守护老年人的健康,推动保健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让“银发经济”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见习记者 郭星秀



【责任编辑  陈畅  见习编辑  李佩瑶】

0.2812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