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法律讲堂
大学生向父亲索抚养费 法院:不予支持
张强怎么也没想到,他会被亲生女儿告上法庭。女儿的理由是,物价上涨,当初每月160元的抚养费不能维持现在的生活和学习。
查看详情
报废车辆连环卖 出了交通事故都承担赔偿责任
报废车辆经过多次转卖,出了事故谁承担责任?近日,湖南省株洲县人民法院审结一件车辆在经多次转卖后造成交通事故的赔偿案件。
查看详情
直销和传销有什么区别?商务部权威解惑!
网络论坛上,你也许遇见过这样的问题:“直销跟传销有什么区别?”
查看详情
消费者不可不知的九项权利
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赔权、结社权、获知权、尊重权和监督权等九项权利,当消费者遭遇强买强卖、被要求搜身、拖延赔偿等权益受损事件时,怎么进行投诉?如何提出索赔请求?岢岚县消费者协会教您如何利用法律武器,适度、合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查看详情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背景下虚假宣传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下)
本版刊登了《新〈反不正当竞争法〉背景下虚假宣传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上)(中)》。这两篇文章介绍了新旧法关于虚假宣传条款的对比及变化,虚假宣传的几种主要类型,并指出在虚假宣传认定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本文是作者系列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重点谈了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广告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分析了虚假宣传的法律适用问题,敬请关注。
查看详情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背景下虚假宣传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中)
12月5日本版刊登了《新〈反不正当竞争法〉背景下虚假宣传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上)》,介绍了新旧法关于虚假宣传条款的对比及变化,分析了虚假宣传的几种主要类型,受到读者的好评。那么,在虚假宣传认定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敬请关注。
查看详情
新《反不正当竞争法》虚假宣传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上)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决定。这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施行以来首次进行重大修订,其中关于“虚假宣传”的条款有不少新变化,对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作者执法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
查看详情
普法教育不能背离法治轨道
天津交管部门夜查酒驾,并将所有违法司机带到人民医院的太平间进行教育。前些日子,这起事件引起舆论热议。在看似出乎常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背后,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实况渐渐浮于水面,激起人们心头一阵阵的涟漪。
查看详情
刑事和解赔偿费 不构成不当得利
2015年8月至12月,张某利用职务便利采取编造假名、虚增煤炭产量的方法,套取黑湾煤矿资金。2016年1月28日,张某被刑拘。3月2日,张某之妻向黑湾煤矿交纳6万元,黑湾煤矿出具收据注明“暂收赔偿款6万元”,并于同日向公安机关出具书面申请,以张某已经主动缴纳部分赔款为由,请求对张某采取取保候审。
查看详情
太原市工商局提示擦亮双眼当心误入传销陷阱
本报讯 随着互联网运用的普及,传销呈现“互联网+”的特点,相比传统传销,网络传销更能空手套白狼,特别是QQ、微信等社交软件、自媒体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成为传销者使用便捷的工具,使得涉传销信息传播更为广泛,涉案资金转移更加迅速。那么,如何识别传销行为,防止陷入传销泥沼,近日,太原市工商局提醒消费者要做注意以下几点,以避免误入传销陷阱。
查看详情
“禁止令”禁止哪些行为
案例一:徐某2001年因销售赃物,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06年之后开始从事工程项目施工。2008年至2016年期间,徐某在承建工程过程中,向相关人员多次行贿,牟取不正当利益。法院经审理,以行贿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同时,考虑到徐某在工程建设施工领域多次行贿,为对其进行惩戒,禁止徐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活动。
查看详情
人类文明史中的法治
置身于大激荡的转型时代,当今共和国正面临着必须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昌明和社会和谐这三大历史课题。但诚如有学者剀切地指出的那样:“法治”,作为一种文明秩序,是形成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秩序的基础,堪称一种元秩序(-order),而深思之下,吾人则不无焦虑地意识到:上述的三大历史课题,均无不与法治秩序的建设息息相关!
查看详情
最高法出台新规定:三种再审申请法院将不予立案
中国网12月1日讯 (记者胡永平)最高法今天下午对外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申请再审案件立案程序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对提出行政案件申请再审人员的资格、审请条件、申请程序和申请期限做出了明确规定。
查看详情
习惯法在商事审判中的价值及其适用
自《瑞士民法典》首次将习惯法确定为正式法律渊源后,习惯法的正式法律渊源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查看详情
使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
人格权是关系到个人人格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基本民事权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人格权”一词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我国正在编纂的民法典应当根据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加强人格权立法,并使其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
查看详情
0.2554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