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村民请注意,消防安全要牢记。安全用火是大事,时时刻刻要警惕。电线不能随意接,电器着火拔电源……”近日,晋城市陵川县崇文镇安阳村支部书记李俊红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网红”。穿着红马甲,骑着小摩托,带着小喇叭,走街串巷用流动消防宣传的视频让大家认识了他,也带火了他广为传播的防火“土味小知识”。凭着扎实的宣传工作,安阳村近年来没有发生过火灾事故。
说到开展消防宣传的初衷,这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以往我们村火情比较多,除了财产的损失,还让在外务工的人担惊受怕,因为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孩子,因为这些事放下工作回村里,也不现实,这些事不就是我们应该着力解决的难题吗?”作为一村的“当家人”,李俊红带头给村民念起了防火“土味小知识”。村委也针对农村防火基础薄弱,群众意识缺乏的现状,编写了乡村版防火顺口溜,每周一用村里的大喇叭进行广播,遇到返乡返岗等重要节点,则采取早、中、晚不间断的滚动播放,使农村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静态变为动态。让大爷大妈们容易记住,消防安全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到千家万户。
当被问及防火大喇叭的内容创作灵感时,李俊红说:“就是贴合实际,接地气。在农村,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老人、妇女、儿童留守现象普遍,这些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好多人不会使用手机、电脑,接触外界的渠道较少。为了帮他们学习消防知识,我们和消防队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用接地气儿的‘土味大白话’来录制音频,这些内容便于理解,便于重复,便于交流。”
除了每周一遍的“土味小知识”,李俊红还时不时和村民唠唠家常,“抽查”他们的消防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李俊红告诉记者,效果还是很好的,实施大喇叭宣传后,很多村民都晓得人离断电,煮完饭他们都要检查下柴火是不是全部熄灭,烤了火之后是不是把电都拔掉了。村民李师傅说:“这个声音天天在我们耳朵边响起,大家想不记住都很难。”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建设得越来越美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可由于用火、用电、用油、用气量不断增大,农村地区火灾呈多发态势,火灾形势日益严峻。用火不慎、焚烧秸秆、电气短路和飞火成了农村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降低农村火灾的发生,近年来,晋城市消防救援支队根据全市农村火灾现状,因地制宜地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为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保驾护航。
“农村房屋密集、耐火等级低,屋内常存放柴草、木材等可燃材料。火灾易蔓延,难控制,而且灭火工具匮乏、可供灭火的水源少。如果火灾发生在夜间或偏远区域,难以及时被发现,极易错失救援的最佳时机。再加上村民火灾危害性知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发生火灾时,多会忙于搬运财物,忽略逃生,导致火灾伤亡人数增多。”晋城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防火宣传的工作人员李晋告诉记者,由于农村消防安全工作一直比较薄弱,支队的消防救援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实际,帮助村里建立了“一镇一委一站”的组织架构。在乡镇建立消防安全委员会,在村委设立消防工作办公室,还在各村委建立了一支至少6人的志愿消防队,并且配备齐全灭火防护服、灭火器、水枪、水带等消防器材,还落实了值班、巡查制度,确保起到灭早、灭小、灭初期的作用。
机构组建起来了,关键时刻是否能用得上,还要看是否做到了未雨绸缪。支队陆续对消防安全委员会、乡镇消防工作站、志愿消防队和基层派出所开展了消防业务知识理论培训、技能培训,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基层消防力量各岗位人员业务能力水平,打通基层消防工作“最后一公里”。
同时,采取“分片包干”“走村入户”等形式深入农村宣传消防知识,通过发放消防宣传资料、举办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悬挂张贴消防宣传画等方式,真正让村民将防火知识看在眼里、听在耳中。此外还通过开通农村消防宣传大喇叭、设立宣传文化墙宣传布局,引导广大村民关注消防、参与消防。
目前正值暑假,大量游客来到晋城,景点周围的民宿入住率也随之升高。为此,晋城支队联动各消防工作站针对民宿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并加大隐患排查力度,从消防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到位、重点部位消防管理措施是否精准、隐患治理方法是否见效等方面进行精细排查,对发现的问题登记造册,帮扶指导整改,加强消防水源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所使用的独立感烟探测器、漏电保护开关和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等设备,从强化防范措施、提升防范意识等多处入手,着力实现火灾“早发现、早报警、早处置”,让消防安全为乡村振兴添力赋能。本刊记者雷敏
【责任编辑 董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