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乡宁县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明确了“基层队伍专业化、网格建设系统化、教育培训精准化、运行机制规范化、考核评比常态化”的“五化”思路,采取“清单管理、项目推进、专班落实、制度保障”的方法,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质量和水平,着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近日,记者走进乡宁,入社区、进村庄,逛大棚、看项目,领略和感受乡宁基层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党建引领抓基层 培育治理“主力军”
台头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资源,高规格打造一体化、实战化镇综治中心,充分发挥400余名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力量”;昌宁镇幸福湾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党员、在职党员成立“党员突击队”,引导党员戴党徽、亮身份、做表率,成为联系居民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乡宁县在推进基层治理工作中,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起到了坚强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宁县把完善党的组织架构,作为抓基层治理的首要任务,在选人用人上下功夫,优化和充实了乡镇、村社的工作力量。
在昌宁镇龙鼻村,73岁的村民闫焕生感慨地对记者说:“以前,邻里之间纠纷多、矛盾多。现在不一样了,村子整洁干净,村里有产业,村民日子越过越好了。”他说,这样的改变归功于村党支部书记白金峰。2014年,在外经商的白金峰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白金峰把党支部建设放在首位,开展“四必学”“四必谈”“四必问”,向群众问计问策,收集需要支部做什么、集体增收需要做什么、哪个党员表现好、支部工作还有什么问题。通过抓党建,村干部有了方法,村民有了盼头,村干部和村民的距离拉近了,为推动龙鼻村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龙鼻村是乡宁县培育乡村治理主力军的一个缩影,为推进实施村社“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乡宁县实施了乡村振兴万人计划,为每个村社招聘了1名本科大学生,对工作表现良好、符合任职条件的,通过法定程序选入村社“两委”班子,培养成熟的选任为村社党组织书记。
强化基层治理效能,乡宁县抓实抓好考核,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做到“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同时积极探索村社党员积分制管理,县委组织部牵头制定管理办法,对积分较高、表现突出的村社党员,按照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积分落后、表现一般的村社党员,由乡镇党委及时批评教育,帮助整改提高。
党建引领强网格 治理效能大提升
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重大战役的实践证明,在基层治理中“小网格”能有“大作为”。乡宁县把网格化建设当作基层治理的核心关键、重中之重,深化党建引领“一张网”建设,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昌宁镇云台府小区成立党支部,小区治理织密“红色网格”。以楼栋为单位,将小区划分为7个小网格,推选有热情的小区党员担任楼栋长,每个楼栋以单元为单位,细化为12个微网格,在每个单元楼楼道张贴包联公示牌,微网格下再设立71名包联党员,每名党员平均包联8户左右,负责常态化联系群众,实现党建网格和治理网格有机融合。
昌宁镇龙鼻村,在产业发展中,“小网格”发挥了“大作用”。龙鼻村构建起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产业发展平台。产业人员按网格分类管理,挖掘乡土人才,进行人岗匹配,管理、种植、养殖、宣传、技术培训、产品销售……让会干事、能干事的人均能最大限度发挥优势。
管头镇东团村建立了群众与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党员的双向联系制度,将网格化治理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采用线上网格员密切关注微信群,线下微网格员在网格内走访登记的方式,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从而形成自上而下宣传政策、服务群众、精细管理和自下而上信息收集、诉求收集、结果落实的双向贯通机制。
在网格治理上,乡宁县建立“县级指挥中心、乡(镇)指挥中心、村(社区)、组(小区)、微”五级体系,在全县划分村(社)网格262个,组(小区)网格1170个,微网格4364个,构成由141个村(社区)支部书记任村网格长,协同262名专职网格员、948名兼职网格员、4364名微网格员和340名专属网格员参与网格事务的网格员队伍,高效解决群众困难,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党建引领产业兴 集体经济持续增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乡宁县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村企联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行动优势,立足全县130个村的产业基础、地域特色和区位特点,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以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增强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
昌宁镇龙鼻村,成立乡宁县众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产业发展及土地资源优势,采取“支部+公司+农户”模式运转,由支部牵头,公司经营运作,鼓励农民用土地和资金入股,变资源为资产、资金为股金、村民为股民,分配方式为集体留存20%、脱贫户10%、其他农户70%,形成了共同受益的新业态。
管头镇东团村立足于蔬菜和油料作物两大基地,探索实施“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资本、服务)”的基本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嵌入村集体经济组织,让群众“附”在产业链,“富”在产业链,形成“集体经济跟着支部走,支部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良好局面。
尉庄乡庄原村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田管家+农户”的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实现了党的建设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结合农作物长势,按照发展模式,托管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左右,就近就业人均增收15000元。
2022年以来,乡宁县聚焦党建引领,集聚组织、资源、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龙头引领作用,贯通资金、项目、技术、信息渠道,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以文旅融合、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特色种养多元赋能集体经济持续增收。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乡宁县以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以构建组织引领、网格支撑、物业管理、服务供给、民主协商等一体协同的共治体系为路径,实施“六大红色行动”,创建1个“红映乡宁,情系万家”城市党建县级品牌,11个社区“一社区一品牌、一小区一特色”的“1+11+N”党建品牌体系,打造组织有力量、服务不打烊、有事好商量、民呼必有应、红色暖万家的幸福美好家园,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延伸到城市各个角落,为基层治理赋能添力。本报记者柳飞
【责任编辑 董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