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年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位列世界第二。其中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此,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旨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让公众做到早期预防,及时诊治。
一、什么是急性心梗?
急性心梗属于冠心病的其中一种类型,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典型症状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易缓解,常伴有肩背部放射痛、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有濒死感。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我们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熬夜等;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如: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热量等。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及家族史。我们把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控制好,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会大大下降。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
1.改变生活方式:(1)戒烟:吸烟与心血管疾病死亡密切相关,戒烟是预防冠心病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任何人、任何时间开始戒烟都不晚,保持身体健康从现在做起。(2)戒酒:长期大量饮酒,将可能发展为酒精性心肌病,严重时出现心力衰竭。因此戒酒对保持心脏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2.合理膳食:健康饮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石。饮食原则是食物多样化,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每日食盐<6g,油25—30g)。
3.合理运动:运动以提高身体耐力为主要目标。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从低强度运动锻炼开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必要时可于医疗机构进行运动相关的风险评估,从适合自己的强度开始。
4.定期体检:每年定期医院体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坚持规律治疗。
四、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怎么办
1.牢记两个120:如果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不要自行走动,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
2.合理用药: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无药物过敏史,排除禁忌症的情况下,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或速效救心丸10粒,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按照医务人员要求嚼服阿司匹林等药物。等待救助期间尽可能保持安静,减少走动,减低心肌耗氧量。
3.血运重建:首先选择具有行急诊介入治疗能力的医院,入院后完善生命体征、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化验。如诊断明确,患者及家属同意情况下,可开通胸痛绿色通道转运至心导管室行急诊冠脉造影术,根据情况行血栓抽吸术、球囊扩张成形术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急诊开通血管的方法还有急诊溶栓,急诊冠脉搭桥术。“时间就是心肌”,及时开通罪犯血管,可恢复心肌供血,对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4.后续治疗:急性心梗之后需要规律口服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药物,防止再次心肌梗死,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一定不能自行停药。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牢记“四步急救法”:一、尽快拨打120;二、就地等待;三、服用急救药物;四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作者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赵星星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