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刚结婚,准备怀孕,需要做哪些检查及准备工作?”
“医生,我家是新装修的,发现怀孕了,这个宝宝能要吗?”
“医生,我家大宝已经10多岁了,我们夫妻也已经40多岁了,想生二宝,还能要吗?”
“医生,我现在才20多周,在我们当地医院检查说我的血压高,不能继续怀孕了,看还有没有好的办法?”
“医生,我上次是剖宫产的,这次怀孕B超说胎盘位置低,这种情况能怀孕到足月吗?”
……
每次门诊,总能见到因不同原因而焦虑的面容,所以有必要向大家普及我们在备孕、孕期需要检查的项目及注意事项。
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放开,怎样科学孕育?怎样才能平安度过整个孕期?怎样才能顺利分娩第一个健康宝宝?并能健康孕育“二孩”?这些问题逐一摆在了整个民族及每一位妇幼医师的面前。
我们的产前检查门诊及急诊、住院患者都能看到不同年龄段的准妈妈及孕妈妈。作为产科医师,呵护母婴健康,是我们的重任。
孕前,大家需要注意:1、调整饮食:多吃富有营养的食物,夫妻双方要注意戒烟戒酒,孕前3个月要口服叶酸;2、睡眠充足:睡觉很重要,早睡早起更重要;3、适量锻炼:选择什么样的锻炼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适合自己。建议是尽量选择舒缓、轻松的运动方式;4、放松心情:心情很重要,越着急,越想着怀上,就越不容易成功;5、远离辐射、有害物质如放射线、铅、镉、汞等,应注意检查体内有害物质是否超过正常标准,如有超标,应离开此类工作一段时间,待身体各项指标值正常后再受孕;6、慎用药物,尤其是可能使胎儿致畸的药物;7、有基础疾病的准爸准妈,要到医院体检,充分评估并控制病情。
定期产检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孕期守则,通过每次的产检,妈妈可更加了解胎儿的变化以及注意事项。通过规律的产检,医师才有机会提早发现异常问题,让孕妈咪能较安心地度过怀胎十月。如果孕妈咪对于怀孕、生产有什么疑问,可以事先写下来,利用产检的时候,询问医师,以减少心中的困惑。那么不同时期应该检查哪些指标呢?
怀孕前3个月,大家就要第一次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了解胎儿宫内的情况,以及孕妇全身的健康状况,而且检查的项目包括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传染病系列、心电图等。孕11—13周更不能错过胎儿的四维彩超初步排畸。化验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孕妈就可以到各自的社区建立围产保健册,这样每次产检就可以拿着特定产检本检查,有助于检查的连贯性。
妊娠28周以前,每个月产检一次,孕15—19周,35周岁以下的孕妈需要进行唐氏筛查,如果是大于35周岁的高龄孕妈,就需要行无创DNA或胎儿染色体检查。22—24周,大家一定不能错过对胎儿的四维大排畸超声检查,很多胎儿的严重畸形就是在这一时间段发现的。24—28周,糖尿病筛查,监测孕期血糖的变化,尤其要注意控制孕期的体重。遇有异常情况如阴道出血、腰酸、肚子痛时,就应随时就诊。
28—36周每两个星期检查一次,要特别注意胎位正不正,血压高不高,有无浮肿、蛋白尿等。而且孕妈一定要注意胎动,如果太多或太少都要随时就诊。
36周后还要查勤些,每星期一次,要做好住院前准备,如有特殊情况应随时检查,不受规定时间限制。
整个孕期要进行十多次的产前检查,产前检查项目也较多,孕早期和孕中期产前检查相对较少,妊娠周数越大,妈妈肚子越大,产前检查的频次也更多,孕妇千万不要怕麻烦,尤其是有合并症的孕妈更应该增加产检的次数。
愿每一位孕妈都能顺利度过孕期,孕育健康宝宝!
作者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
马惠静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