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的到来,政府政务的建设正在从软件、硬件、网络向内容建设转变,内容主要是数据,包括数据的质量、标准和应用。“全国一张网”也面临大数据的挑战。“全国一张网”就是归集企业的全量数据。我们知道,做到数据的全量发布,一家企业都不能少,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比如我国经济普查,每几年搞一次,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都没有做到企业全覆盖。所以说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工程。
我认为,应用是衡量数据价值的唯一标准。“全国一张网”建设到现在,沉淀了海量的数据资源,这资源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价值,是个宝矿。工商及其他政府部门如何能够通过大数据的技术,将背后隐藏的规律和价值发掘出来,支撑市场监管和服务,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大数据的应用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分析架构上。运用大数据对市场监管或者对市场风险的防范,我认为有三个层面:微观风险的管理、中观风险的管理和宏观风险的管理。
首先,微观风险核心在市场主体。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要为每个企业做好画像。其实我认为,“一张网”给社会最大的福利,就是为全国的每个企业建立一个数据档案。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我经常想把自己的信息整合起来,其实都特别困难,因为散落在不同的部门。通过企业画像,我们拥有了每家企业的DNA,在商业合作过程中,商业合作伙伴或是相关的合作方可以通过企业公示平台,像拥有了一个放大镜对企业进行深度观察。这也解决了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中观风险的防范一定要建立在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分级、分层的管理上。只有通过这样的分类,市场监管的资源才能够更好地配置到需要监管的地方,监管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对于宏观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马、马,一马失社稷”,损失了一匹马,损失了一名将军,带来了国家的消亡。风险是会传导的,未来的风险一定是在跨行业、跨区域之间传播的,我们用大数据如何能够系统地观察这些风险,对国家的决策、市场的监管都非常重要。
由此,“全国一张网”应致力于以上三个层面的风险防范。通过“一张网”,横向让部门间的协同监管建立起来,纵向建立风险全覆盖的管理体系,开放引入社会公众的参与,未来新的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就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上表述摘自李钰出席“2016市场监督管理论坛”时的受访讲话 受访人:龙信数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钰)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