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小区的地下车库(以下简称地库),本该有出口和入口,但是一直以来物业为节约成本,出入口就成了一个口。小区内进进出出的车辆发生擦碰相撞就成了常有之事。两车错车时发生擦碰相撞,作为小区的物业,该不该负责?对此,太原市物业管理协会相关人员和律师均表示,如小区当初的建筑规划设计有出入口,后又只开了一个口进出车辆,不符合交通安全出行的要求,物业也该承担一定责任。
进出被设置成一个口 擦碰相撞成常有的事
4月9日下午6时许,像往常一样家住太原万柏林区和佳小区刘女士开车从小区地库往出走,当车行驶到离地库入口(也是出口)大约20米左右,与正对面小区业主谢女士的车发生碰撞。
两车相撞后,谢女士拨打交警电话。经交警认定,刘女士无责,谢女士承担全部责任。
由于小区地库的出入口只设置了一个。为此,谢女士认为,作为物业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
事实上,刘女士和谢女士均表示,在和佳小区地库里,有着她们类似遭遇的并非个例。一旦两车错车发生擦碰后,小区的物业总是不闻不问。
2021年大约4月份,在和佳小区地库的出入口,一位刘姓业主开车准备进地库时,与正要出地库的一位小区女司机发生正向擦碰。两人发生争吵,因擦碰问题不大,也没找寻交警和物业,不欢而散。
2022年年中,该小区业主康先生驾驶白色的广本入地库下坡时,与一出地库的车辆发生碰撞。虽然当时交警认定,双方各担一半责任,但事情发生后,找到物业,物业表示没有责任。
地库是单行线错车难 为保暖物业认为无责
4月17日,记者在太原和佳小区看到,该小区原本有三个门——南门、西门和北门,北门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与小区地库连接的是西门和北门。西门是小区的车库入口,北门被关闭的同时,与北门紧挨的是地库出口,也被一铁皮卷闸门关闭。小区的西门处就成了从小区地库进出车辆、行人和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一旦有车辆进出,小区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只能紧贴着道路边走。如遇两车错车时,小区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为了躲避车辆,都选择靠边停下来。
从小区西门步行约200米是小区的地库口,地库口有一个30度的坡。虽地库口上下坡处设置了减速带,但并没设隔离带。一旦错车,两车只能小心翼翼前行。车辆从地库口驶向地库,马上就是90度的直角。如在此会车,行驶的车辆慢了还好,若稍快点就很容易发生碰撞。该小区刘女士的车碰撞就是在这个位置。记者看到,在和佳小区的地库里,单行线和左拐弯的箭头还是很明显的。再往前,又一个90度左转弯,是通往小区C、D座的车位处,这里也标识着小区地库的单行线箭头。虽然标识是单行线,但这条道是地库车辆进出的重要道路,靠西墙一排被设置成车位,若在此会车,只能是一方车辆先停在空置的车位后,另一方才可通过。
同日,记者来到太原和佳小区的物业办公室。该物业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小区地库内车辆发生碰撞,小区物业可为发生事故的当事方提供监控录像,但是发生事故与物业无关。
针对小区地库有出入口,但只开一个口,当初是否有规划设计,开一个口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该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称,是否有规划设计并不清楚,小区这样做是有成本节约的考虑,但更多是出于为地库的车辆提供保暖和安全的考虑。小区地库开一个口,也还是能够错开车,并不影响小区业主车辆的正常通行。
规划设计是先决条件 不合交通安全则有责
4月17日,太原市物业管理协会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当初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是决定小区物业有无责任的先决条件。如建筑规划设计有出入口,而小区出于某种原因的考虑,只设置了一个口。在这种情况下,若小区的地库一个口也不符合交通安全出行的要求,出入口又没有设置隔离带或划定黄线等条件下,作为小区的物业,也应该有相应的责任。
对此,京师太原律师事务所王桂卫律师回应记者,认定小区的物业是否有责,这要依据当初小区规划设计而定。若小区当初建筑设计时,已有相应的规划设计。换言之,规划设计中的地库是开设两个口(入口和出口),但小区物业只开了一个口,若地库内车辆会车发生碰撞,那作为小区的物业是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本报记者 阎建军
【责任编辑 李千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