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到来,呼吸道疾病高发,多地疾控中心发布预防“甲流”健康提示,什么是“甲流”?得了甲流后身体会出现什么症状?甲流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什么区别?记者带着市民关切的问题,专访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灵。
问:什么是甲流?
答:甲型流感,简称“甲流”,人的流感在甲流中主要有两型,一型叫做H1N1,另一型叫做H3N2。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一次流感大流行都是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引起的。“甲流”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患者以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自发病后5天内均可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传染期约1周,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问:得了甲流后身体会出现什么症状?
答: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发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8℃,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脑炎、脑膜炎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咳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腹泻。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
问:甲流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什么区别?
答:首先是致病原不同,新冠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属于乙类传染病(之前是甲类);而甲流被归类为丙类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了甲型流感病毒导致的。
其次是症状有所不同。相似的症状都是发热、咳嗽等常见症状,但是甲流患者只有在合并肺炎时才会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新冠的症状在不同的人之间差别很大,有的会呕吐腹泻,有的只高烧,因人而异。
最后是病程不同。甲流患者基本是可以完全恢复健康的,而新冠的重症比甲流要多,而且后遗症目前还不明确。
问:如何预防甲流?
答:接种甲流疫苗,仍然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用含氯消毒液勤拖地,擦拭门把手、桌椅等,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如需接触应戴口罩。
问:感染后如何治疗?
答:一般人群可对症使用退热、止咳等药物。重症高危人群或病情较重时,在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服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如合并细菌或支原体感染时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
问:如果得了甲流在饮食方面有什么建议?
答: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保证水分的供给,可多喝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猕猴桃汁、红枣汁、鲜橙汁、西瓜汁等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多食含维生素C、E及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鸡蛋等,预防感冒的发生。饮食宜少量多餐。如退烧食欲较好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片汤、清鸡汤龙须面、小馄饨、菜泥粥,肉松粥、肝泥粥、蛋花粥。
本报记者 曹翀 通讯员 范霄翔
【责任编辑 李佩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