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聚焦“三农”工作重点让群众享受改革红利——晋城市农业农村局上半年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20-11-10 10:37:39    来源:


今年上半年中,晋城市农业农村局努力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不利影响,对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任务分解,聚焦全市“三农”工作重点,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强化工作举措,各项指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两项指标和重点工作均圆满完成

按照省定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任务分解,晋城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乡村振兴两项指标六方面具体任务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按照年度目标值为增长6.5%以上,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半年完成7350元、同比增长3.6%,增速排名全省第三;在一产固定资产投资上,依照年度目标值为增长6%,上半年全市一产固投累计完成11.58亿元、同比增长385.1%,位居全省第一;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依照年度目标值为增长3%,上半年增长5.9%,位居全省第一;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根据年度目标值为增长6.5%,上半年完成21.85亿元,同比增长6.6%;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2020年度目标值为建设8.19万亩(其中,2019年省定8.1万亩全部建成,2020年省定8.19万亩全部开工并建成0.09万亩),上半年,已经完成5.84万亩,占年度目标的71.3%;在新改造农村户厕中,根据年度目标值为61077座,上半年完成户厕改造24353座、占目标任务的40%,达到省定序时进度。

重点工作推进方面,按照晋城市委、市政府“稳一产、保二产、逆周期调节三产”的工作要求,坚持政策、项目、资金、服务四位一体,坚决稳住农业压舱石,守好“三农”战略后院。

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深入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有力,产业融合发展成果丰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五个方面。

上半年全市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50.66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4.4%。其中,夏粮59.77万亩,夏收工作全面完成,预计产量3.5亿斤、同比增长9.3%;秋粮播种面积190.89万亩,长势良好,田间管护持续开展,全年粮食生产有望获得丰收。

根据《晋城市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2020年行动计划》,晋城市推进建设市级10个示范乡镇及10个示范片,成功申报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1个、示范片2个。

此外,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继续建设完善,2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全面推进建设,97个县级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正有序开展,县市省三级逐级孵化培育和认定升级的产业园创建格局正在形成。

按照《2020年全市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晋城市农业农村局用好“黄金27条”扶持政策,支持2019年核查确定的12个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综合改革试点乡镇继续试点。已组织6县(市、区)申报并发布2020年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同时,还拟定组建产业联盟的实施意见,成立药茶产业联盟。筹备红薯、小米、蜂蜜等五个产业联盟和谋划五个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依据新出台的《市级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营检测管理办法》,全市新认定了3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申报4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按照新印发的《“羚羊领跑计划”行动方案》,挂牌成立了全市首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准备到位、即将开展。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向深入发展

上半年中,晋城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回头看”工作全部完成。全市2251个村组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完成率达到99.91%2156个村组完成登记赋码,完成率达到95.69%;发放组织机构证书2100本,证书发放率达到93.21%,进度排名全省前列。

今年前六个月,“四块地”改革深入开展。晋城市建立了部门协同推进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意见》。积极落实“一线工作法”,与各县市区委和政府会商督导,扎实推进。目前,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突破,持续引深“四块地”改革成果。上半年中,根据《2020年全市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全市150个试点村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农技推广体系和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改革稳步推进。

按照省厅统一安排部署,晋城市推进两项改革工作,起草晋城市《关于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已形成《晋城市关于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初稿)》。

此外,在加强党组织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平安乡村、推进乡风文明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到整体提升

着眼“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上半年中,晋城市按照“三生共建、六道同治”总体思路,聚焦五大专项行动,强化专项考核抓手,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是细化各项任务分解,全面压实工作责任。根据全市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上的安排部署,印发了《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清单》,制定了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县、乡、村,坚持每月调度,随时抽查,对工作推进慢、完成质量差的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各项任务达到序时进度。

二是污水、改厕协同推进,系统性改善人居环境。按照污水治理总体规划,立足各地农村户厕改造实际,协同生态环境等部门,成立了工作专班,形成部门合力,协同推进污水治理设施、管网、户厕改造,实现了工程成本节约、工程效率提高,为户厕改造长效运行提供了保障,推进了人居环境的系统性改善。上半年,138个村整村推进,343个村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

三是实行项目奖补办法,充分调动基层抓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全市出台户厕改造奖补办法,按照先干后补、多干多补的原则,对户厕改造进行奖补,并引导整村推进户厕改造的村申请中央奖补资金。制定了《村庄清洁行动先进村评选方案》,计划对人居环境改善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的100个先进村,进行每村10万元的奖补,激励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

四是创新开展星级村评定,晋城市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向制度化、标准化发展道路。以星级村评定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了全市人居环境整治的标准。按照评定办法,从村庄规划、村容村貌、田园生产等七个方面,对全市1553个行政村进行了评星定级,有力地激发了各村争先进位的内在动力,完善了晋城市人居环境制度化、标准化治理体系,创造了人居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

上半年中,晋城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年“三农”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部署,按照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专项化考核,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实。联合相关部门,统筹谋划、第一时间共同制定了十项举措、集中支持十项“三农”重点工作,增强了全社会抓农兴农的必胜信心,也为全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大局提供了强大战略牵引。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核心指标和重要标志,晋城市坚决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在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组建专班,破解难题,优先保障农业产业园、农村改厕、庭院经济等农村项目的复工复产,拓展农民就地就业增收空间渠道,稳住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基本盘,并率先在全省启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全面开展了市级农业生产托管,最大限度挖掘农民财产性收入潜力,确保农民收入不减少、增收势头不逆转。

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是当前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晋城市农业农村系统主动转变工作方式,全力推动资源、人员、技术下沉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及时成立“三农”和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专班,开展“进百村、入千户、问需求、解难题”活动,上半年基本实现了面积、产量逆势双增。

除此之外,晋城市以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为载体,顺应市民休闲、康养需求,以项目为支撑、以改革为动力、以营销为手段,加速推进农业采摘、农事体验、农耕研学、康养民宿、功能农产等新业态、新产品的发展,目前创新载体稳定预期。

下半年,晋城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对照年度既定目标任务,坚持方向不变、标准不降、干劲不减,在全市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农业农村发展的加速度。

本报记者 阎建军



【责任编辑:周伟】

0.1494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