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努力实现“六个新突破”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发布时间: 2017-03-14 17:30:36    来源:
 

———晋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7年工作部署

晋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春节市场检查

晋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约谈食品企业

2016年,晋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为核心,大力加强基层基础、监管机制和队伍能力建设,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努力促进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较大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底线。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监管体系建设逐步巩固;风险隐患整治成效明显;创城工作任务扎实推进;稽查办案机制更加健全;科技支撑手段不断丰富;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提升;社会共治格局日趋完善;机关三项建设得到加强。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国家、省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一争三快两率先”的战略部署,坚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努力增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实效性,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饮食用药安全保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具体来讲,着力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着力解决“瓶颈”问题,在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要始终抓住“做强县局”、“建好站所”两项基础性工作,围绕“做强”下力气,紧盯“建好”做文章。2013年新一轮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以来,县乡两级组建了稽查队和监管站(所),新增执法人员508名,可以说,加强基层日常监管,加大一线执法力度有了基本的保障,但在监管实际中仍然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基层监管工作效能。今年,要从三个方面抓起,切实发挥好县局的“堡垒”作用和站(所)的“前哨”功能。一要扎实推进“四有两责”落地生根,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乡镇监管站(所)“五个一”配置、“十个一”建设的要求,重点解决好执法车辆配备使用问题。二要深入推进监管站(所)标准化建设,实现站(所)挂牌、场地规划、标志标识、制度上墙、软件资料“五统一”。三要保障县乡两级监管队伍的稳定,营造“想做事、能做事、会做事”的工作氛围,真正做到“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不断提高基层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着力落实“三个责任”,在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稳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确保改革任务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四到位”,将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行政许可科,整建制进驻市政务中心办公,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推进网格化监管,理清市县乡三级监管事权,做到网格间纵向分级、横向分工、边界划分“三个清晰”和网格内监管任务、监管责任和监管对象“三个清楚”;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监管,加快食品药品安全相关工作制度的“废、改、立”,形成上下统一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和企业风险分级管理要求。

着力加强风险防控,在提升安全保障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紧盯“四个重点”开展突出问题整治。一要紧盯重点品种。食品上抓住食醋、酒类、乳及乳制品、肉及肉制品、豆制品、食用植物油、包装饮用水、保健食品等品种,深入整治制假售假,非法添加等问题;药械上抓住疫苗、特殊药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等品种,集中整治不按质量管理规范生产经营等问题。二要紧盯重点区域。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学校周边为重点,集中整治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回收药品等行为,坚决取缔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三要紧盯重点单位。加强学校食堂、农村集体聚餐、旅游景区饭店和农家乐、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中型餐饮企业等聚集性就餐单位整治,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四要紧盯重点行为。组织开展掺假售假、虚假宣传、非药品冒充药品、篡改保质期、过期翻新、违法添加、规避检查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消除监管盲区和漏洞,深挖严打潜规则问题。

严守安全底线抓好风险隐患排查。一要立足防控,提高防范意识。要制定落实防控在前、教育提醒在前、建章立制在前、监督约束在前的防范机制,督促引导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二要立足排查,找准风险隐患;三要立足监督,及时消除隐患;四要立足整改,确保工作实效。对查找出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要进行台账管理,对账销号,并按照各自职责,跟踪落实整改措施。

坚持问题导向抓好质量安全抽检。结合国抽、省抽任务,药品抽检要完成基本药物在产品种全覆盖,对中药材中药饮片染色、掺杂掺假、二氧化硫熏蒸和易掺杂掺假中成药品种重点抽检,对全市产量大、抽检不合格频次高及标准提高的品种跟踪抽检。食品抽检除配合省局抽检食品生产企业外,要以食用农产品以及餐饮单位自制食品和小作坊食品为重点。

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实现稽查数量、质量“双提升”。一要强化案源拓展。利用日常监管、监督抽检、投诉举报、协助调查等多种途径,加大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市案件线索要上下互通、信息共享,案件查处要追根溯源,彻查到底,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部门;二要强化执法监督。重点防止随意使用自由裁量权,处罚标准尺度不统一的问题。市局稽查部门要加强指导督导,必要时组织全市系统力量跨区域办案;三要强化“两个”衔接。“行刑衔接”方面,要在案件移送、检验检测、认定鉴定等方面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案情会商、联合督办、信息共享、联合发布的常态化机制;“行管衔接”方面,要加强稽查工作与日常监管的有效衔接,防范日常监管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案不移的问题;四要强化案件公开。把信息公开作为提高市县两级依法行政的有效手段,促进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监管责任的落实。加强部门间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共享,推进实施联合惩戒,形成有力震慑。

着力加大投入力度,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在监管信息化建设方面,重点建立完善包含“四品一械”监管相对人库、品种品规库、机构人员库等内容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汇集全市企业许可、监管、认证、抽检等信息,并实现市县两级数据共享;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系统;建成并推广应用行政执法检查系统、案件稽查管理系统、投诉举报系统、应急管理系统等,进一步提升监管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在检测检验能力建设方面,一是加快推进市食品安全检(监)测项目建设和食品扩项工作,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做好实验室装修和仪器设备配备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高平、沁水年内要力争整合农牧、卫计、食药监等部门现有检验检测资源,建成有资质的检验检测中心。三是加快推进乡镇站(所)快检能力提升。要加大投入,开展针对性的快检初筛,进一步提升部门监管权威。

着力推进综合治理,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上实现新突破

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是省、市政府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指挥棒”,提高监管水平的“助推器”。要在认识上再深化,目标上再聚焦,要求上再严格,做细做实做好创建的各项工作。一要抓重点补缺陷,做好省政府对创建的市县验收的迎检准备工作。要对照方案要求,做好自查自检,抓紧查缺补漏,保证“不漏项”、避免“减分项”、杜绝“否决项”,确保顺利通过验收。二要抓创建树典型,进一步扩大创建范围。将高平、沁水纳入创建范围,不断扩大创建范围和创建成果。抓好一批放心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一批放心菜、放心肉超市、一批餐饮安全示范街区建设,规划治理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三要抓督查严问责,推动创建各项标准要求落到实处。要加大创建工作督查检查力度,层层传导压力,督促落实责任。对于此次创建达标的市(县),省政府将进行授牌和奖励,不达标的市(县),省、市政府要进行约谈和通报批评。

着力加强岗位培训,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以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作风素质为核心,分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一是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高质量的培训,统筹抓好干部调训、轮训,落实好培训课程、批次、经费补助等事项。依托市委党校、国家总局、省局干部培训资源,提高干部队伍的法治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协调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依法行政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二是结合当前队伍素质能力实际,大力加强以业务技能、实战实训为主的专业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重点对市县两级业务骨干、新进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实战能力。三是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注重培养执法工作业务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带动全体干部积极钻研业务知识和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制定并执行全市乡镇监管站(所)主要负责人轮训制度。举办由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监督员以及群众代表参加的食品药品安全政策法规和日常监管知识培训班,推动营造食品药品安全共治共享氛围。

本报记者 贾升亮  通讯员 窦力军 史志强 

 

 

【责任编辑:周伟】

0.5639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