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阴县作为全省首批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以“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雁门关生态畜牧核心区”两大基地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肥用资源化、水用集约化、土地高标准化、品种优良化、技术集成化、农机现代化、托管保姆化、引领示范化等“八化”工作。
肥用资源化方面,山阴县年提供有机肥可达10万方。山阴县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2018年,山阴县政府还加大资金投入,为渗水地膜谷子种植农户提供有机无机复混肥料2400吨。
水用集约化方面,在桑干河沿岸6个乡镇14个村庄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新增水浇地面积2.58万亩。推广管灌、滴灌、渗灌等节水农业灌溉6000亩。以提高水肥利用率为核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4000亩。
土地高标准化方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强化地力培肥,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0万亩。
品种优良化方面,今年选育和推广晋谷21号、坝莜18号等抗旱新品种15个,建设抗旱节水新品种试验基地500亩。
技术集成化方面,2019年,在山阴县13个乡镇全面推广渗水地膜穴播种植技术旱地谷子7万亩;因地制宜推广燕麦“一深两浅”、高粱密植精播等种植技术。
农机现代化方面,山阴县农机总动力27.86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2.67%,完成农机深松整地3万亩。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有效地提升有机旱作机械化水平。
托管保姆化方面,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小田”变“大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业大户等新型业态,促进“小户”变“大户”,培育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山阴县土地托管面积达到6万亩,促进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引领示范化方面,从2017年开始,山阴县与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在合盛堡乡黄花梁区域开展有机旱作品种试验示范、有机旱作技术集成推广,拓展销售、创建品牌。
目前,“百汇农珍”加入了山西省小米产业联盟,“雁门香”“桑干河”等杂粮品牌走出国门,鑫邦燕麦、惠民小杂粮等一批农产品取得生态原产地认证,黄花梁富硒小米已通过国家认证,被中国公信网评为全国“优秀产品”,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本报记者 陈畅 通讯员 吕建全 武丽伟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