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便也知道,这时光是自私的,无什么公平之求。学着这位先生,数了一数,也是粗略的。我的青春竟也已过了大半。
不曾考虑过,这大把的青春去了哪?丢了罢,可能。
自己依旧是在流浪,过了大半青春,却依旧是在不停地流浪。这,不该的。只得叹一声,可叹一声又有什么用呢?错过终是错过,无法再去改变。不明了的,不曾明白天上的那些先辈们对我这儒生有何意见,呵,竟如此地大方,如此将这飘渺的青春施舍于我。
千门万户的,地上是多了人,却少了些时日。或许,是人大意且疏忽了(我不是在为自己或别人开脱,如果你认为),独这脚杵在那,如一头准时的公鸡般,无知且自认高尚地劳苦一生。有谁曾记得它?谁,那只“公鸡”吗?没有一人罢,可怜。呵,竟是越说越想笑。其实,我并不知在哭,还是笑。这反差还真是巨大,这是我不经经意间所提出的,明明对“青春”的提问者是我,却无法自答,好生可怜(如果不是可怜,就只能是对自己的怜悯了)。
我也是见过大鱼及熊掌的,不曾吃过,也是不敢去碰触的。我且是个“乖巧”的人儿,便是铭记着圣人的戒训,已是“饭疏食饮水”,对于那些触碰了肉欲的泼皮,也不由自主的露出些鄙夷之感。将这大好地年华献给这书籍古典,值得吗?我曾问过自己千千万万次,自己却没有回答过。或许是为了父亲的嘱咐,又或者是为了我自己……荒唐。
可能自己真是“时日(青春)”不多了,所以“精神恍惚”。那且便再学学朱自清先生的话:聪明的,请你告诉我,接下来又要何去何从呢?不明了的,这青春如一缕青烟,不挥却远了些,令人终日难眠。路,我也刚刚起程,不过车票却旧了些,多了少许折皱。我也曾舍求过:请留我于这乱世中独自徘徊,葬我于青春的故土,那少年。其实,也并没有在批判什么,与其说谎,倒不如说是自己对青春有丝不舍。青春的故事太过长远,一时半会是讲不完的。青春是乘载着我儿时的甜与辣的,我只是想要告诫后者:朋友们,不要去规避什么,不要因天生沉浸在郁闷忧愁的苦海中,而无法自拔。这青春是经不起敲打的,是经不起我们去浪费的。望将来某时可安稳些,与它为友,待它且更为真诚。
到了该结束幼嫩的少年时期,便是要麻利结束。青春呢,也同样如此。这是我最后的寄语。
好了,现如今也该有个结尾了,不禁又叹了一声,但却不同于以往那般。这声是源于内心的,不是忧郁,尽是种解脱与舒爽。这结尾可能都可也猜到,虽很死板,但又是我最想表达的:致我那即将逝去的青春,写下此篇,当作给自己留个念想,好让成年后的自己看到时,可想起这年少轻狂的青春岁月。
作者系运城市盐湖区力行中学1510班学子
董钰龙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