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民立场和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 2024-07-05 21:28:03    来源:本站

  摘要: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的客观实际,我国探索出了一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路径。深刻阐释了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民立场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人民立场;实践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立足时代背景,我国探索出了一系列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其中深刻蕴含着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以人为本的人民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路径。

  一、以人为本: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民立场

  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立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一)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通过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引领人民的思想行为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的人民有没有信仰,影响着国家的兴衰。回顾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不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让人民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目前,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西方势力利用网络空间,渗透“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因此,必须深入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理论教育,加强网络伦理以及网络文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思想保证。
  (二)人民是精神文化的主体,通过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当前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开始转向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网络空间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应深刻把握网络空间不同阶段的发展和特征,坚持网信事业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大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三)人民是价值评价主体,通过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激发人民的能动性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利都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自觉接受来自群众的监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长期以来,我党赢得群众信任的关键就在于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因此,必须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党和政府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成效的尺子。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的能动性,打造群众期望的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二、为人民服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路径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以人民为根基,为人民服务,人民二字贯穿始终。因此,其实践路径应坚持人民立场,加强价值引领,促进文化交融,尊重人民意见。做到培育思想共识,满足精神需求,凝聚人民智慧,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一)加强价值引导,培育思想共识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意识形态现状,凝聚思想共识能够增加人民群众对网络信息的辨识度,增强理性思维,避免遭受错误思潮的影响。首先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其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表达,应当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引导用户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表达。其次要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共识。
  (二)促进文化交融,满足精神需求
  网络空间的建设,拉近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面对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高层次需求。首先,要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在保证人民群众获取信息自由的同时确保网络空间的安全,避免有人伪造信息恶意煽动舆论。其次,要关注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创作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最后,要积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外来有益文化,满足人民对网络空间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融注正能量。
  (三)尊重人民意见,凝聚人民智慧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才能更好的凝聚人民的智慧,助力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首先,要拓展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在相关网络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其次,要发挥人民群众在网络安全中的监督作用,设立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反馈工作,发挥人民能动作用。最后,鼓励引导群众参与文化创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占领网络意识形态的主战场。

  参考文献:

  [1]刘伟.意识形态生产的三种形态:知识话语和权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01).
  [2]张文彬.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以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7.(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史业达


【责任编辑 陈畅 见习编辑 高皓月】

0.2515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