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党建领航新业态 凝聚发展“新”力量
发布时间: 2024-02-01 14:54:34    来源:本站

近年来,由新业态衍生出的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组织、最活跃的人群,也逐渐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提高居民群众生活品质、服务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晋城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纳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通过搭建“四个体系”,实施“五双聚新”工作法,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0%以上,工作覆盖达到100%。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新业态行业登记注册企业172家,正常经营企业总计68家,从业人员2465人。已组建单建党支部4个、联合党支部15个、流动党员党支部8个,党组织覆盖率达90%,党的工作覆盖100%。现有党员87名(流动党员2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5名,发展对象5名,162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推动党建工作上,依托街道社区、商圈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驿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560个。启用社区报到点141个,860名从业人员到社区报到。向企业下派党建指导员35名,完成党建指导全覆盖。

晋城市市场监管局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各行业情况和党员结构比例作了详细分析。各行业具体情况如下,在物流行业,全市物流企业130家,其中正常营业的独立法人企业25家,从业人员406名,党员29名。在快递行业,全市有快递品牌12个,大小网点572个,其中正常营业的独立法人企业25家,从业人员1243人,党员30名。在外卖送餐行业,全市有网约外卖送餐企业10家,从业人员561人,党员17名。在网约车行业,全市有网约车企业8家,从业人员255人,党员11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组织建设缺乏保障。一是新业态企业多数偏小偏弱,后续工作缺乏保障。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多数快递公司的办公区与快递分拣区混在一起,环境嘈杂,办公用房小,且多为临时搭建。二是市县两级新就业群体党建专班人员与经费极度短缺,学习培训、宣传教育、帮扶服务、调研指导等工作开展困难。2022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从本单位工作经费中挤出50余万元,用于打造服务站点和党建阵地,2023年工作经费无以为继。三是“五双聚新”中的双积分、双服务制度的全面落实,需要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做支撑,也需要属地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例如,在市凤翔社区了解到,大家都非常认可双积分制度,也相信该项制度的实施会吸引更多新就业群体加入到社区治理,但是由于资金的不足,无法大面积推广。

(二)队伍建设缺乏后劲。一是企业主党建意识淡漠。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绝大多数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一,参与意愿不强。二是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总体呈现党员占比偏低、平均年龄偏低、学历层次偏低、职业技能偏低、稳定性偏低的“五低”特点,且工作强度高、时间长,多数人员工作时长在10小时以上,几乎没有节假日,生存压力非常大,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不高。矛盾突出表现在快递行业和网约外卖送餐行业。三是企业经营平台化、人员工作模式动态化,传统党建工作开展模式和党员管理模式难以实施,坐下来集中开展组织生活、跟进教育管理、开展主题党日等工作比较困难。

(三)行业主管缺乏动力。目前的管理架构是快递、物流行业党委为市非公企业党委下面的二级党委,由市非公企业党委统一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两个行业党委缺乏干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而且,由于隶属关系的问题,也让两个党委工作游离于本单位之外,与行业党委成立的初衷相违背。由于两个行业党委所在的主管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和市交通运输局,与市市场监管局为平级单位,党委指导开展工作也较为困难。以快递行业党委为例,据负责人员介绍,快递行业党委和快递行业支部委员会目前状况是“三无”,无资金、无人员、无阵地,党委书记、副书记、支部书记均为市邮政管理局工作人员下派组成,且本单位工作事务已经很多,没有更多精力开展党建工作。曾在快递从业者中找到6名党员,但均以短期打工为由拒绝接转组织关系到支部,只能通过局机关下派党员成立孵化支部。且因自身办公条件限制,无法提供办公场地,支部工作无法开展。物流行业党委也向市非公企业党委寻求经费支持,要求下拨党建工作经费。以上问题非公党委无力解决。建议两个单位独立为一级党委,存在问题由本单位统筹解决较为合理。

(四)整体推进缺乏思路。虽然已经组建了工作专班,邮政、交通、网信等部门也纳入了成员单位,并通过推进会、座谈会、现场会、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来推动整体工作,但是在各部门的分工配合上面,还是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相互之间沟通协作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导致在工作创新上方法不多、总体规划上模糊等问题,对下一步的工作缺少长远的应对思路和办法。

三、问题原因剖析

深刻分析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党建意识不强。一是大部分企业负责人不是党员,对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经营、轻党建”思想,认为党建工作对凝聚员工、增进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没有促进作用,甚至还有个别单位认为开展党建工作会大量占用企业资源、增加企业成本,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导致对党建工作的热情不高、支持力度不够。二是新业态企业党员因行业特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奔波,无法正常参加学习教育和组织生活,缺乏政治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三是因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在城市大党建工作中偏弱偏小,特别是在较落后地区,体量更是微乎其微,导致属地政府对该项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人力物力投入不多。

(二)组织基础薄弱。一是党员数量少。目前新就业群体有2465人,党员87人,党员比例仅为3.5%,占比极低,对周边群众的影响带动有限。二是党组织负责人与公司法人“一肩挑”比例低。因为大部分企业法人不是党员,支部书记多为普通职工党员,或是行业党委下派党员担任,缺乏党务知识和经验,导致党组织执行力偏弱,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三是党员流动性强。由于行业特点,企业党员流动性强。工作的不稳定性,导致党员参与活动不积极,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措施保障不足。一是机构不健全。地区差异明显,六个县(市、区)均成立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专班,有3个县(市、区)成立物流、快递行业党委,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但有3个县(市、区)没有成立。二是经费没保障。自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来,各县(市、区)工作经费均为挤占本单位工作经费,多则多用,少则少用,无则不用,导致行业、地区工作进度差异明显,对企业党组织建设投入也参差不齐。三是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普遍较少。目前全市对外开放的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90%为与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驿站混合使用,缺乏专业的综合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

四、对策建议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数量庞大,就业方式灵活、工作平台化、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抓好此项工作必须研究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一)强化责任落实,合力破解难题。针对党员难找、组织难建、工作难推、作用难发挥等现实困难,要持续完善落实“市县(区)镇纵向联动、行业横向带动、部门双向互动、基层兜底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党建工作责任,强化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责任,压实村(社区)属地和兜底管理责任,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高效顺畅的“行业+地方”工作体系。

(二)丰富宣传平台,激发组织活力。加大对新业态企业新就业群体的公益宣传,树立大抓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鲜明导向,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向党组织靠拢。线下以广播电视、电梯电子屏、户外电子屏、小区公示栏为主,线上以主要门户网站、公司业务平台等为主,形成“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宣传矩阵。同时注重在新业态企业培育新生力量,引导从业人员向党组织靠拢,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员工吸收到党内,全方位激发组织活力。

(三)创新培训形式,关注党员成长。以“便捷聚人气,实用接地气”为导向,紧贴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需求,丰富完善教育培训方式和载体,打造一批开放式、沉浸式教育培训阵地,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普遍就近就便接受教育培训,打造高素质的党建工作队伍。联合人社、医疗、政法、工会等多部门实施新就业群体赋能“新”计划,坚持把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推动新就业群体素质整体跃升。

(四)加大互联共享,融合发展路径。鼓励行业党委、党支部坚持需求导向,聚合优质资源,联合行业工会、行业协会等开展组织联设、阵地联用、队伍联建、活动联办、服务联享活动,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持续开展“一贯到底”的爱新暖新工程,在生活上、思想上、工作上提供“直抵人心”的暖心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在紧张的工作中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吸引其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基层治理中,形成党建引领新业态发展、新业态助力基层治理提升的双向互动局面。

(五)培塑行业典型,发挥示范效应。持续开展“支部亮旗帜、党员亮身份、车辆亮标识、服务亮承诺”的“四亮”行动,常态开展最美货运司机、最美外卖骑手等“最美”评选活动,并加强对评选结果的宣传和获奖人员的奖励,吸引更多党员“亮身份、明责任、精业务、比奉献”,推动党的工作在新业态领域开花结果,释放更多红色效能。

作者单位:晋城市市场监管局

王东霞



【见习编辑 张峰瑞】

0.2329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