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小康生活
绿色满城 花香处处 太原市园林绿化“达小康”
记者日前从市园林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市本级园林绿化覆盖面积16228.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5.08%;园林绿地面积14378.4公顷,绿地率达39.94%;公园绿地面积5530.9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85平方米,相关指标达到了小康社会要求的标准。其中,四县市已达到省级园林县城标准。
查看详情
“乐善万荣妈妈团”: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在万荣县的城市公园广场、农村游园舞台等场所,当地群众自发组建起文化团体,让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活跃在县域内。团体成员以不同年龄段的妈妈群体为主,被称为“乐善万荣妈妈团”。她们或唱、或跳、或拉、或弹……她们从观众变身为演员,从田间地头到舞台中央,为当地群众带来丰富的表演节目,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风貌。
查看详情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助力稳岗增收
近日,闻喜县乡村振兴局人从众就业帮扶车间经理朱建设在桐城镇姚村手工编织点,了解村民手工编织装饰品情况。
查看详情
金丝皇菊 助农增收
近日,吉县柏山寺乡白米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的百亩菊花进入收获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采摘、加工。
查看详情
乡村善治 民富村强 ——沁源县王璧村落实惠民举措办好民生实事
条条道路干净整洁,排排房屋错落有致;健身广场上,老人锻炼身体,孩子追逐嬉戏,凉亭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冬日暖阳下,沁源县韩洪乡王璧村里一派和谐、幸福的景象。这是该村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善治带来的“红利”。
查看详情
沁源县郭道镇朱鹤沟村:“羊去羊回”新模式 村民致富路更宽
喂养一只小羊羔长成一只成羊,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在沁源县郭道镇朱鹤沟村,一种“羊去羊回”的共富新模式,成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查看详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祁县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纪实
2023年,祁县多措并举,综合发力,抢时间、争速度、保质量,38.06万亩粮食喜获丰收。
查看详情
特色种植 助农增收
11月19日,平遥县中都乡西达蒲村村民正在收获芥菜。该村通过流转土地700余亩,实行集中承包,将过去种植一季玉米调整为种植两季蔬菜等经济作物,助力农民增收。近日,第二季芥菜已经成熟,收获后将销往四川等地。
查看详情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简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戴木才所著的《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书,系统阐发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特色、创造性超越,以及实现2035年的远景目标和科学依据,深入阐述了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辩证关系,深刻论述了现代化与民族、国家、人民之间的命运关联。
查看详情
【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讲话的一部分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慰问革命老区群众。阜平地处太行山深处,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很有代表性。一直想找个机会过来看望一下乡亲们,了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之策。要看就要真看,看真贫,通过典型了解贫困地区真实情况,窥一斑而见全豹。
查看详情
交口双池镇:红高粱带来好日子
今年五谷丰,高粱别样红。交口县双池镇3000余亩高粱的收割已经接近尾声。
查看详情
昔阳大寨镇:庭院经济美了环境富了口袋
今年以来,昔阳县大寨镇将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产业相结合,打造“庭院经济+产业发展”新模式,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把房前屋后“方寸地”变为农民的“增收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查看详情
沁源县:特色产业拓宽脱贫群众增收路
近年来,沁源县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政策导向,结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聚焦农业产业特优战略,着力构建“小群体、大规模、全覆盖”组织体系,重点在草莓、道地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拓宽脱贫群众增收途径,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查看详情
潞城区土脚村:“小柿子”变成富民“大产业”
经过了春的期待,夏的守护,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潞城区黄牛蹄乡土脚村的柿子树上硕果累累,该村因地制宜推进柿子特色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乡村振兴特色的新路子,让果农增收之路“柿”不可挡。
查看详情
沁源县:特色产业拓宽脱贫群众增收路
近年来,沁源县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政策导向,结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聚焦农业产业特优战略,着力构建“小群体、大规模、全覆盖”组织体系,重点在草莓、道地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拓宽脱贫群众增收途径,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查看详情
0.2422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