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静乐县以打造“全国藜麦第一县”为目标,以全省藜麦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项目和藜麦专业镇建设为抓手,向倚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迈进,有力地带动了全县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早在2011年,静乐县就在国内首家引进试种藜麦取得成功,2013年获得“中国藜麦之乡”荣誉称号,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亩到去年已突破5万亩,并成功审定了“静藜1号”藜麦新品种。这个县出产的“静藜”藜麦还获得全国“气候好产品”称号;同时,发展起稼祺、忻静、华青、北麦、华启顺等12家加工企业,年生产藜麦米、藜麦面粉、藜麦饼干、藜麦挂面、藜麦露露、藜麦石头饼、藜麦醋、藜麦酒等1.5万吨,从业人员达2000人。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藜麦产业联合体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80家。
今年以来,为了全面推动藜麦这一县域品牌产业发展,静乐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全产业链开发领导组和副科级事业单位藜麦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服务中心,编制了《静乐藜麦产业“十四五”专题规划》《静乐县藜麦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实施方案》,出台《静乐县藜麦全产业链开发实施方案》和链长工作机制等政策措施,建成了集优种选育、科研攻关、智慧种植、精深加工、教育培训、市场交易、产业孵化等为一体并拥有藜麦基因库、藜麦制种加工车间和藜麦面粉加工(中试)车间的全国首家藜麦专业产业园区。
静乐县委书记宣文晓表示,他们将通过藜麦专业镇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企业、院校、市场等政产学研要素深度融合,依托稼祺、华启顺、华青、忻静等龙头企业,采取协同联动、抱团发展的方式,形成广泛利益联合体,吸引更多资本、项目、人才落地静乐,带动全县藜麦主体增数量、提质量、上规模、扩效益:一是政府引导。综合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政策要素支持,引导藜麦全产业链各环节融合发展;二是企业牵头。发挥藜麦产业协会作用,鼓励企业从制种、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物流、研发、培训等8个环节,组建藜麦产业联合体;三是科技支撑。建立藜麦产业研究院,引导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开展研发。
静乐县县长居清平介绍,该县将围绕打造全国藜麦育种制种基地县,抓好种业振兴:一是培育藜麦品种,在“静藜1号”的基础上,继续培育2-3个新品种;二是加快百亩藜麦日光温室育种试验项目建设进度,缩短藜麦育种周期,培育更多藜麦资源,提升种质资源库等级;三是进一步提升藜麦种子生产标准化建设,力争早日实现种子出口。另一方面,围绕打造全国有机藜麦种植基地县和“中国藜麦之乡”产业园,通过“园区+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集中化、规模化为特点,引导藜麦种植大户集中流转土地,在全县12个乡镇建设有机藜麦旱作基地2万亩及日光温室藜麦100亩、藜麦新品种试验展示基地1000亩、有机藜麦试验种植基地1500亩、良种繁育基地500亩,并培育1-2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藜麦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刘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