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恤民惠民”的民本思想、汲取了“和而不同”的“和合”理念、弘扬了“天下大同”的价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中,形成了聚焦国情与与时偕行协同统一、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齐头并进、人民中心与人本观念并举并重等一系列基本经验;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文化底蕴;历史经验;世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滋养下被赋予了独特的民族标识。
(一)“恤民惠民”的民本思想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传承千年的国度。《孟子·尽心下》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传统民本思想中都蕴藏着古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大谋略。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恤民惠民”的民本思想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源泉之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民为先,把“人民需求”作为价值导向,充分彰显了浓厚的民本思想与深沉的人本逻辑。
(二)“和而不同”的“和合”理念
“和合”,即指协调、统一,《论语·学而》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国语·郑语》中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等,体现了中国古人的伟大哲学智慧,彰显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终极价值关怀。“和合”理念着重强调相融共生、合力同行、携手并进、彼此尊重,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理念。与他国的现代化道路相比,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彰显了中国的个性,为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
(三)“天下大同”的价值追求
《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思想就融入了“家国一体”的大局观念,突出强调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国家的未来与他国的未来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天下大同”理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所凝聚而成的大智慧、大谋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锻造了中华儿女心系天下的精神品格,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天下情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现代化新路,既有益于自身,又有利于他国,使很多国家能够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受益匪浅。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经验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了聚焦国情与与时偕行协同统一、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齐头并进、人民中心与人本观念并举并重一系列实践经验。
(一)聚焦国情与与时偕行协同统一
世界上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开辟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是党百年来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史为鉴,秉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科学态度,以此坚定不移、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从而摸索出了契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庄大道。
当前而言,中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同时,它又绝非是万古不变的。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后,迈入了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掌握好“变”与“不变”的哲学关系,以此更加全面地了解基本国情与更加深刻地把握历史方位,这也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经验之一。
(二)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齐头并进
立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拥有先进的理论、坚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以其无私性、无畏性等,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征程上的开拓者与奋进者。唯有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如何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其关键在于要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为党注入新的活力,以此确保党领导有方、领导有力。在面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前行路上新的威胁与全新挑战时,中国共产党务必要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我建设,将“严”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始终,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
(三)人民主体与人本观念并举并重
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做深做实积蓄磅礴伟力。人民群众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要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度。可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所彰显的人民主体与人本观念,既是对西方式现代化模式的突破与超越,也是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创新与发展,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进程的经验总结。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与地域特征,而且还具有鲜明的世界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贡献。
(一)创新了整个世界的现代化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种相融共生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指引。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立足实际,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整体谋划与实践,并形成了一整套中国式现代化思想。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与新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同时也为整个世界现代化理论体系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二)打破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唯一性
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肇始于工业革命,具有起步早、基础好等优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差异,它不仅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创新,而且还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扬弃,摒弃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错误价值理念与错误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然起步晚但它更加注重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正确的价值理念与价值取向,打破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唯一性。
(三)构建了全球共享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追求自身高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始终坚持“全球共享”的理念,即通过走和平、合作、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文明道路来实现世界的发展与繁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张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携手共行,并为各国的同步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方法、新举措。在经济领域提倡“一带一路”,在政治领域提出建立新型国际政治新秩序,在文化领域倡导“百花齐放”等,这些举措都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同时也为构建全球共享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22-10-17(2).
[2]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0.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康鑫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