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培养中学生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 2023-07-27 10:24:40    来源:本站


摘要: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受时代发展要求、教育价值取向、应试教育特点、学生身心特点等的影响,中学思政课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课堂提问方式、接受心理机制、增强情感体验、落实思政课实践导向提出培养方法,希望为中学思政课的有效性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可行性;路径探析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含义

(一)核心素养。新课改背景下,教育不再单纯强调理论知识的记忆、书本知识的背诵,而更加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培养学习者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情境时准确地确定问题、辨证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过程中呈现的一种综合素质。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真实情境,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提供机遇运用知识展示学生知识经验、认知程度、价值取向、实践能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将各学科性质与核心素养有机联系,学科的育人价值与该学科独特性质齐足并驱,使学生在学科内容理解、情境问题解决、思维能力提升、公共参与素养完善基础上,以有益于学习者面对不确定问题与情境时调动核心素养突破困境。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科学精神、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的法治意识、主动参与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公众参与素养。

二、培养中学生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性

(一)时代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出要求。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时代召唤着高素质人才,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考验。新课标的颁布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对于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高中生,处在未成年时期向成人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认知与心理方面得到发展,人格渐趋成熟。思政课教学不能仅仅教授书本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教师讲授、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参与等方式来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法律意识,带动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责任感与实践能力。

(二)教育内容价值取向的狭隘化倾向有待改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指明该知识的重要性,以此作为引导来吸引学生。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思想政治课局限于“教教材”之中,不能顺应学科发展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在课程中的知识与情感等方面的获得感。精准捕捉学生的情感倾向,辅之以新媒体、新形式,以图片、视频等为载体展示具有思想政治元素的资料。学生可以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的同时,较为真实、直接地体验具体的生活实际,在抽象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生活情境中建立恰当的连接。

三、培养中学生思政课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

(一)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考虑学生接受心理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中,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原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的过程。信息的接受过程要考虑信息提供者的因素,信息提供者对接受方、接受环境的影响,接收方能动性等多种关系接受效果的元素,不能将其简单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心理机制强调信息接受者在接受活动中,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对教育信息由需要到认知、由被动到主动、从理论认知上升到到情感体验的过程。

(二)科学选择提问方式,提升提问的层次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体现的思想政治课明显区别于传统课堂,更加重视学生知识、思维、价值观、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得到后世教学实践的认可与继承。在教学实践中,追求升学率与重点率的功利主义教育观的诱导下,不少教师将教育狭隘化,追求简单地讲解书本知识点,上完一堂课并且记住知识成为学习目标中的侧重点,僵化乏味的课堂模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充分利用学生视觉体验,内化情感体验。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思想政治课局限于“教教材”之中,不能顺应学科发展要求,就不能满足学生在课程中的知识与情感等方面的获得感。精准捕捉学生的情感倾向,辅之以新媒体、新形式,以图片、视频等为载体展示具有思想政治元素的资料。学生可以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的同时,较为真实、直接地体验具体的生活实际,在抽象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生活情境中建立恰当的连接。

参考文献:

[1]薛玉林.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天津教育,2021(11).

[2]张灵.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心理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6(07):23-27.

[3]童曼,吴远.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机制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01).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秀梅



【责任编辑:周伟】

0.2355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