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建构中国国际传播体系
发布时间: 2023-07-20 11:01:04    来源:本站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传播体系得到新发展,中国在对外传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已经逐渐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开始有能力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国际传播体系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我国必须坚持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筑中国对外传播体系“共通的意义空间”,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贯彻落实顶层设计,充实多元话语内核。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体系;中国故事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意蕴内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历史性胜利。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强调要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除各国“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以求同存异的人类共有价值观念,突出全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和利益一致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自2015年提出后,就受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其原因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倡导立足于人类文明共识,凝聚着人类文明共识,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然而,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持怀疑态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建设一个真正和而不同的全人类社会。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意蕴内涵包括独立与开放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民族与世界相统一。

坚持独立与开放的统一。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将独立作为发展的立足点,将开放作为发展的外生动力。在国际传播体系建构中,各国都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下以双赢、多赢为最终目标,实现各国利益的共同发展和共享。要推动中国国际传播体系不断发展,就要尊重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与语言符号,以独立为前提,加强国际认同感与信服感;与此同时,在开放过程中通过对话与互鉴促进创新发展,从而在国际传播体系中有的放矢,提供更多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统一。中国历史悠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仍需继承发展,“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正是中国对社会主义实践、时代潮流探索的经验总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观,引导着中国国际传播体系朝着共享与共情的方向发展,需要每个民族既坚持其优秀传统的精髓与底气,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进行信息有效传播。在建构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过程中,要求贯彻落实共同体理念,融合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与时代精神的实践需求,展现中国独特魅力,促进时代发展。

坚持民族与世界相统一。实践证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发展。当今,经济全球化作为历史大势不可逆转,其本质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将民族与世界相联系起来。在国际传播层面,自中国共产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后,中国在国际传播体系中既立足民族,致力于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又放眼世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下,国际传播体系成为了中国向世界各国学习的重要通道,也成为了中国向世界各国讲好本民族故事、展示其真实面貌的有效途径。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建构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从而更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们应根据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意蕴内涵,探索其具体的建构路径。

构筑中国对外传播体系“共通的意义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中国凭空捏造出的一个概念,且具有深厚的理念依据。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全人类的普遍解放与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来化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全球一体化逐渐成为时代潮流。因此,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顺应中国自身国情和时代发展,也符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实践要求,是实现国际共产主义崇高目标的必经之路。中国应与世界各国积极沟通,普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东西一体”发展趋势,以共通的意义空间塑造良好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着力解构西方霸权,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在现实语境中,不乏西方学者和媒体对中国进行“标签化”和“污名化”的叙述方式,体现了西方话语霸权扭曲中国形象的企图。因此,我们应发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精神,针对现实语境进行梳理归案,总结概括出不同霸权话语类型,并追溯定位至其具体媒体或人,寻找这些霸权话语中的纰漏与谬误,从内容到形式、从主体到载体分门别类地搜集信息,从而去除西方学者头脑中“东方—西方”二元化意识形态桎梏。

贯彻落实顶层设计,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要想构建中国自主话语体系,首先要深入了解西方地缘政治内涵和权利分野,不以“自我东方化”的传播话语去回应负面舆论。这就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展现大国担当和风范。以国际传播体系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不变的人民情怀与价值追求。其次,要搭建多维度立体话语网络,以顶层视野进行统筹整合、协同联动,将传统传播体系迭代升级为新时代国际传播体系。最后,充实多元话语内核,以主动、双向的姿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三、结语

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也对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建构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一方面,为了得到世界各国认可,在传播过程中我们要把握传播主体、内容、渠道、效能。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构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乌托邦的幻想,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传播话语体系的同时,中国更要讲好中国故事,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世界视野与高尚情怀与世界各国协同联动,为国际社会共同发展贡献力量,朝着人类社会美好愿景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吴雷,姜飞.建构与解构:“西方”概念祛魅与中国国际传播话语重塑[J].南京社会科学,2022(10):105-117.

[2]曹绿.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J].思想理论教育,2017(03):39-45

[3]陈先红,宋发枝.“讲好中国故事”:国家立场、话语策略与传播战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1):40-46+52.

[4]张毓强,庞敏.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新基点、新逻辑与新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7):40-49.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况光明



【责任编辑:周伟】

0.4034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