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业认同是学习者能否对专业产生情感并持续投入专业学习的关键。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可以有效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引发高投入的专业学习行为,进而获得专业学习成就。论文以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寻影响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因素,并尝试对提高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提出合理的建议。经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专业选择方式,师资力量、学校课程设置,社会认知度等是影响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学生自我认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就业渠道等是提高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教育学专业作为师范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育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反映了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认知,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随着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专业认同感与学习动机、学业成就、心理健康、就业取向等都有密切关系,对学生个人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自教育部批准设立第一批教育学本科专业以来,我国教育学专业一直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教育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较低,本文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展开调查研究,了解教育学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现状,分析影响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并尝试探索提高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有效策略,为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 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一)专业选择方式不同、价值观相悖、自身性格特征存在差异是影响专业认同的主观原因
专业选择方式受到自身和外界两方面因素影响。不同的选择方式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也不尽相同。分析发现,自主选择和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情感上相较于父母和他人意愿选择和调剂的学生更积极,他们拥有更正面的学习行为,学习主动性也更强。此外,因为自身兴趣选择的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成绩排名上更靠前,如何激发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以提高专业认同感,是师生需要共同关注的话题。
专业价值观是一种直接影响行为的内在思想体系。积极的专业价值观与消极的专业价值观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积极的专业价值观不仅有助于提高专业认同感,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道路。学校和教育者需要共同思考如何引导教育学本科生建立积极的专业价值观,避免学生陷入“教育无用论”的泥沼中。
性格是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原因之一。性格开朗的学生不仅更积极主动地接收知识,还能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沉默的学生也能认真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但大多是被动接受,学习主动性远低于第一类学生,更不用说得过且过、颓废消极的学生了。据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二)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同伴效应的作用是影响专业认同的客观原因
研究发现,教育学专业的师资组成比较单一,大都是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但缺乏变通能力,片面注重作业的篇幅和对知识点的背诵能力,极少数老师会强调结合当前教育国情解决实际问题,对一些实用性软件的操作较少涉猎。除此之外,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课程体验感。
专业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研究发现,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大多在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上,课程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实践活动或者其他形式;课程内容专业性太强,书本上文字的描述太过抽象,不容易理解,只有老师的口头讲解也难得要领。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宿舍、班级、年级中学生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会相互影响的。不同的学习氛围对学生专业认同产生的影响不同,同伴间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间接的增强学生的认同水平,但是如果我们和一些在学习上行为习惯不好的人在一起,在彼此相互影响下,大家对于专业学习的热情只会越来越少,专业认同水平也会随之降低。
(三)社会认知程度低、就业前景不明朗是影响专业认同的外在原因
提及教育学专业,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以后当老师”。教育学专业相对而言是更偏重理论的专业,与医学、计算机等实用性强的专业相比,社会难以看到教育学的短期效益,因此与之相配的职业需求并不高。受到社会对教育学专业这种狭隘理解的影响,学生也慢慢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了信心。
就业是每个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目前我校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主要集中于教学理论,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教育实践类的知识。相比之下,具体学科专业的学生会更有优势。面临这样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都产生了“毕业即失业”的恐慌。
二、提升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对策建议
(一)了解自身兴趣,选择合适专业
在进入大学前首先要了解的就是选择什么专业,选择不同的专业就决定未来大学生活不同的体验,甚至影响到未来的职业生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个和自己性格和爱好相符的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其次,必须对所学专业有足够的认识,要通过多种途径和角度,全方位的去了解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要求以及就业前景等。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很重要,但是不要一味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大多数学生之所以会选择教育学专业,是因为他们的家长认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轻松当老师。但是理想与现实并不相符,真正了解专业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当老师有很多限制,从而产生厌学现象,甚至影响到未来的职业选择。因此,学生在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上要更加慎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
(二)学习理论知识,联系教育实践
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学习的动力,积极投入到专业学习当中。在大学里,光靠勤奋和刻苦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把握好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学习计划,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又满足了社会对具有规划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通过实践和积极的学习方式,拉近自己和理论之间的距离。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反思和总结,然后把相关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基础设施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学生对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并不满意。首先,有些科目有重合,而且都排在一个学期里,所以并没有突出重点,学生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差别。其次,总体上,教育学专业课程侧重于理论性而忽视了实践性,使即将走上一线教学岗位的学生对其应用性较差。此外,可以适当地将实践技能类课程列为专业的必修课,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最后,也可以建议学校图书馆和微格室经常开放。在学校规定的教学实践之外,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参与到实践中去。
办学条件是保证办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尽管每年的教育经费都在增加,但随着高校扩招,教育费用目前仍处于紧张状态。以本校为例,地理与环境学院等学院的基础设备就比较好,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实验环境。教育学院是历史最长、师资力量最强大的学院之一,但其设备条件却不尽人意,学生上课体验也比较差,因此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的过程。将教师培养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我们了解到学生认为本校教育学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热情较高,教学方法也适合学生;但是在许多公共课课堂上,部分老师上课对着课本读,照着课件念,不在意课堂氛围和学生情况;学生提不起兴趣,缺少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做好这方面的监督,共同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五)提高社会认同,扩大就业渠道
教育学专业属于师范专业的一种,但是却又不能直接去教某一个学科,在教师招聘或者考教师编制的时候,大部分岗位对于教育学专业还是有很大的限制的,这就导致了教育学专业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上曲折坎坷。所以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如果要进入学校只有两条路,一是继续读研深造,选择学科教学;二是代教。除此之外,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等考试中,对专业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只有少数几个对教育学专业开放的岗位,因此,不受专业限制的岗位会有很多人争相报考,竞争十分激烈。所以,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找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此,建议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为教育学专业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学校应改进评估标准,反对“一刀切”的教师招聘,不应因为他们的专业背景,就否认他们的教学能力。另外,在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下,应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以促进教育学大学生的就业。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成果【S202210721054】
参考文献:
[1]黄美玉,李秉哲. 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J]. 文教资料,2021,(23):108-111.
[2]张洁. 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3]尤瑞琦. 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20.
[4]刘玉婉. 谈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问题与对策[J]. 才智,2017,(28):62-63.
[5]常佩雯. 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D].山西大学,2016.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时聪 张娟 邱艳萍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