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上曰:“朕闻之,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灾,以诫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灾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讬于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
原文:
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上曰:“朕闻之,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灾,以诫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灾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讬于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太原历史文献》商务印书馆 二0一一年北京 第一册 卷三《史记》本纪三 孝文帝刘恒 第二十页)
解读:
文帝之所以能开启第一个历时39年之久的文景盛世,其敢于担当的美好品格、正人先正己的优秀品质、责己严待人宽的纯正品性,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
十一月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十二月十五日又发生了日食。文帝说:我听说天生万民,为他们设置君主,来抚育治理他们。如果君主不贤德,施政不公平,那么上天就显示出灾异现象,告诫他治理得不好。十一月最后一天发生日食,上天的谴责在天象上表现出了灾异现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呢!我能够事奉宗庙,以这微小之躯依托于万民和诸侯之上,天下的治与乱,责任在我一个人,你们众位执掌国政的大臣好比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对下不能很好地治理抚育众生,对上又牵累了日、月、星辰的光辉,以致发生日蚀,我的无德实在太严重了。接到诏令后,你们都要认真想想我的过失,以及你们知道的、见到的、想到的我做得不够的地方,恳请你们告诉我。还要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来补正我的疏漏。趁此机会,官吏们要整顿好各自所担任的职事,务必减少徭役和费用,以便利民众。我不能使惠德及于远方,所以忧虑不安,怕外族侵扰边境为非作歹,因此边疆的防务一直没停止。
文帝自责之情、自责之深,溢于言表。应当说,在文帝执政23年的历程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动人事迹:
文帝即位的第二年(公元前179年),大臣们上书早立太子,以“尊宗庙”,文帝说,“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其安之。”意思是,我的德薄,上帝神明还没有欣然享受我的祭品,天下的人民心里还没有满意。现在我既不能广泛求访贤圣有德的人把天下禅让给他,却说预先确立太子,这是加重我的无德。我将拿什么向天下人交待呢?还是缓一缓吧。
文帝即位的第十三年头(公元前167年)夏,文帝说:“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繇 yáo:古同“谣”,歌谣;繇 yóu 古同“由”,从,自;繇 zhòu 古同“籀”,占卜的文辞)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意思是,我听说,天道的讲究是:祸从怨起、福由德兴。百官的过错,应当由我一人承担责任。如今“秘祝官”把过错都推到下面的大臣,其结果是显扬了我的无德,我很不赞成,应当取消这种做法。
文帝即位的第十四个年头(公元前166年)春天,文帝说:“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于今,历日绵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朕甚自愧。其广增诸祀场珪币。昔先王远施不求其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今吾闻祠官祝釐,皆归福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夫以朕不德,而躬享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德。其令祠官致敬,毋有所祈。”意思是说,我有幸登上帝位,至今十四年了,历时已经很久,以我这样一个既不聪敏又不明智的人长久地治理天下,深为自愧。应当广泛增设祭祀的场所和玉帛。从前先王远施恩惠而不求回报,遥祭山川却不为自己祈福,尊贤抑亲,先民后己,圣明到了极点。如今我听说掌管祭祀的祠官祈祷时,全都是为我一个人,而不为百姓祝福,我为此而感到非常渐愧。凭着我这样无德之人,却独自享受神灵的降福,而百姓却享受不到,这就加重了我的无德。现在命令祠官祭祀要向神献上敬意,不要为我一个人祈求什么。
太史公司马迁对文帝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引用孔子的话说,“必世(世shi,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意思是,治理国家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克服残暴免除刑杀了。对照三皇五帝的行事和汉武帝的封禅,司马迁感慨万端地指出,文帝的境界已经到了可以“更改历法、服色和进行封禅”了,可是由于他的谦让,至今尚未完成。啊,这难道不就是仁吗?
正人先正己。文帝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谦让宽容、温良恭俭,自然在全社会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一种清廉、清正、清明、祥和的政治空气。史料记载,文帝对各级官吏的要求极严,只要上级官吏敢吃下级官吏一顿饭,就地免职。正因如此,文帝的政绩不但得到了后人的赞誉,也得到了西汉末年赤眉军的尊崇,他们攻占长安后,西汉皇陵均遭破坏,唯独文帝的霸陵得到保护,丝毫无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