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新时代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路径研究——基于国内国际循环内外因的角度
发布时间: 2023-06-29 10:53:56    来源:本站


摘要:新时代新面貌,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要求,而如何把握住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新战略,进而找到推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路径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新时代;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内国际双循环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新的条件变化,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事关全局的系统性的深刻调整和重大变革,无不体现出党在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稳定发展的同时,积极与国际市场对接,紧扣时局变化做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决策。对此,本文将从国内循环、国际循环这对内外因的角度,探究推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路径。

一、内外因的辩证逻辑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内因是运动变化的主要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而国内国际循环作为建设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过程的内外因两个方面,片面的理解任何一面都会对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阻碍作用。这要从两个维度理解。第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它在双循环中居主要地位,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也最为突出,而这一点也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所证明。第二,国内国际循环相辅相成,国际循环对于国内循环具有促进作用,离开国际循环会有陷入固步自封的可能。因此要在新时代推动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牢牢把握住内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要立足全局视域,秉承全局思维,积极寻找突破口。

二、内因下的路径解构

近些年,由于国内外复杂的局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要促进市场化程度提升更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也是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展现出自力更生的表征。且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经济的质的发展,也就是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注重质的内涵。

(一)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从理念创新、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方面注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截至20228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1085.7万户增至4701.1万户,十年间翻了两番多,体现出非公有制经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二)要继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紧密结合,深化简政放权,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都用好。同时完善要素市场,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三)要注重增强内需,扩大内部消费。随着国内环境的日益好转,人们的生活也开始步入正常轨道,尤其我们可以看到近些时间全国有不少网红打卡地的区域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例如淄博、杭州、西安等地依靠游客消费大大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要抓住机遇,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收入,从而增强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且要基于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统筹协调各区域的发展,尤其注意城乡经济结构的协调,要加大对乡村的政策扶持,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五)最后要加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因此只有立足自身,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有利于破除市场各要素在发展中的壁垒,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品升级和市场开拓等,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提高。

三、外因下的路径解构

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依靠国际循环这一外因,是我国现实所需,一是某些领域受到国外的市场垄断,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他国,因此必须主动对外谋合作;二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产能剩余也需要通过国际循环来解决。且近些年在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盛行等不可控的因素影响下,国际循环受到了极大影响,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消极作用。但我国仍然坚持多边主义和对外开放,这也是我国经济为什么在复杂局面下仍能稳步增长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要注重探索增强国际循环动力的新路径。

(一)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坚持“政府领导、企业协同、市场运作”原则。首先,伴随“一带一路”的推进,加强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其次通过降低关税、扩大投资开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这也是促进国际要素市场主动流入我国的重要路径。

(二)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加强国际合作。自改革以来,我国的产业体系逐渐变得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生产高效,每一个产业都开发了适合不同人群的产品,产品有低端、中端、高端,把最适合于当地的产业转移过去,通过这样的梯度转移,有利于我国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化解国内产能。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转移,也有利于为其他地区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激发他们消费需求,同时也利于国内国际市场的融合发展。

(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实现双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提升现代物流能力,循环的本质是要“互联互通”,没有“通”,双循环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当前,中国要应对时局走出困境、要保持稳中求进而且要在这个基础上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水平发展,也应考虑国际循环的“通”,提升国际物流能力。

(四)要学习国际先进技术与市场管理经验等,从而增强在世界市场中的影响力。在全球化的时代下,中国现有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在重大科技创新出现之前,部分资源仍需依赖甚至长期依赖国际市场。因此要积极走出去,这对推进我国市场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水平对接,从而提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总之,只有辩证的看待事物发展中内外因的作用,才能够在机遇和挑战中促进事物的发展。从我国主动打开国门进行对外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至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的新发展,都有着内外因联动作用。对外我们学习国外建设市场经济的先进思路和经验,对内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我们在危机中孕育机遇,在机遇中迎来发展。因此本文期望对于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迎接国际新挑战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晶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J]. 中国经济时报 2022-10-19.

[2]张建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繁荣我国经济的路径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09):12-19+108.

[3] 周密,黄庆华.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J]. 当代党员. 2021,(03)46-47.

[4] 周曙东,韩纪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理论探[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1(05)22-29.

[5] 屠年松,张月明. 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历程、特征与再定位[J]. 西南大学学报 2022,48(04)85-93.

(作者单位:1.陕西省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2.陕西省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付祖坤     程利利



【责任编辑:周伟】

0.2320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