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山阴县玉井镇 实施“五镇”建设书写乡村振兴靓丽答卷
发布时间: 2023-03-14 17:47:51    来源:本站

今年以来,朔州市山阴县玉井镇党委、镇政府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焦重点任务,大力实施“五镇”建设,精准推进“六个起来”,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工作成效书写乡村振兴靓丽答卷。

经济富镇,让能源重镇“亮”起来

该镇坚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拓宽多业态发展路径,统筹谋划产业性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针对采煤沉陷区搬迁村造血难的现状,引导村集体发挥赋闲劳动力资源富集优势,积极推广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福玉新村建成碳素笔加工厂和手工编织厂,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针对有煤款协议村缺乏产业项目的问题,提出“村集体领办项目、村民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构建入股分红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史家屯村建成“玉煌山”小杂粮加工厂,同时试点种植五叶艾草,东庄村建成生态畜牧养殖基地。针对无资金资源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难的窘况,积极争取各种帮扶政策和资金,培育集体经济新引擎。米庄窝村与古城乳业合作发展饲草饲料加工产业;王老沟村与山西嘉瑞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种薯窖;千井村与山西宏达信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屋顶光伏项目。

实施产业富民工程,探索长效增收“最优路径”。针对村集体收入单一,产业占比低等问题,着力“三个精准”,探索农村多元发展道路。实施乡村建设工程,打造美丽乡村“靓丽名片”。坚持“规划引领、彰显特色、建管并重”,在去年农村“六乱”整治,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动环境更美丽、农村更宜居。以独特的自然条件为依托,打造现代农业区。重点打造小杂粮种植基地和打造生态畜牧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形成种植养殖产业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在提高养殖规模的同时更新换代品种质量,实现由散养向集中饲养过渡、由粗饲料喂养向颗粒饲料喂养过渡、由普通养殖业向特种养殖业过渡。2022年,在东庄村投资200万元,与大象集团合作,建设5万只规模肉鸡养殖厂一座,一年出6栏24万只鸡,按每只鸡纯利润2元计算,一年可收入约50万元。


绿色遍镇,让美丽玉井“红”起来

该镇党委、镇政府坚持“规划引领、彰显特色、建管并重”,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动环境更美丽、农村更宜居。

实施沈庄窝村美丽乡村建设。投资332万元,重点对通往热源厂主干道进行硬化和绿化;对东西2条主街道和南北4条主巷道进行污水、雨水、自来水管网改造;修复广场舞台和红白理事会。实施口前村美丽乡村建设。投资322万元,利用原村委会旧房布展村史馆;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周边实施绿化、亮化工程。硬化2条主街道和5条背街小巷,建设1处村规民约文化广场和1处文化活动大舞台,配套9处垃圾点和50个垃圾箱,建成灯福广场1处和“口袋”广场1处。实施东庄村美丽乡村建设。与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旧址修缮工程相结合,建设党建红色文化广场,布展洪涛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建设红色革命展示厅、烈士塑像,修复地道,建成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实操实训基地。


新风润镇,让群众精神“富”起来

全镇上下坚持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立足特有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建强乡风文明阵地,推动文明强镇创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引申文化风尚,让文化振兴成为全面振兴的持久动力。在镇党委“两轴四区”规划布局和“六个起来”工作目标引领下,持续打造“灵秀古城能源重镇”,建设“新韵山阴美丽玉井”发展定位上,坚持尊重和珍惜历史文脉,制定玉井镇红色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引进红色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先进理念,按照“红色资源+传统文化+现代产业”模式,对镇域红色村落建筑进行“针灸式”节点提升改造。同时,成立玉井镇红色文化产业管理理事会,建立红色文化产业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玉井镇作为红色历史文化名镇,民俗文化独具特色,比如秧歌、舞龙、锣鼓、红军舞蹈等,但随着社会变迁,传统文化技艺面临失传。为此,镇党委、镇政府组织成立了玉井文化研究会、玉井镇文化振兴志愿服务队等,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坚持立足实际、以文化人,常抓不懈。积极倡导以“新风”为荣,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基层文明程度。

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把星级文明户评选作为推动全镇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精准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形成户户争“星”、户户抢“星”、户户攀“星”的浓厚氛围。切实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坚持“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开放创新、节俭热烈”原则,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宗旨,聚焦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当代农村民俗新风、新时代三农先进人物事迹等,办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拉动乡村产业发展。聚焦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农民生产生活巨大变化、当代农村民俗新风、新时代三农先进人物事迹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组织强镇,让干部作风“转”起来

玉井镇是革命老区,该镇境内的东庄、口前、王老沟、水头村、沈家庄窝村都是当地红色革命教育场所。

该镇在各村内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积极宣传清廉村居建设,线下发放200多张宣传单和悬挂两条幅等,线上运用村级微信群,宣传党的政策精神,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氛围。通过强有力监督“村两委”干部、突出党建引领作用、规范“三务”公开、推进移风易俗建民风淳朴村庄等系列措施,所辖的18个行政村形成树立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风气,让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还要廉洁干事。

镇、村两级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定力和担当,久久为功、抓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激励机制和惩处机制,创新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开展方式,创新基层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和创新基层领导干部视野拓展方式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不断完善基层自治体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动基层民主决策不断完善,形成人人关心村事、人人参与村事的浓厚氛围。积极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民主监督作用,确保村务始终在阳光下开展。大力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坚持“找差距、明目标、抓落实、提质效”的原则,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开展“周汇报、月观摩、季评比”活动。相互交流经验、开阔彼此眼界、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以年度考核为基础,以量化打分、量级评定、绩效奖惩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敢闯敢拼、善于带富、敬业奉献、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


民生暖镇,让人居环境“美”起来

坚持“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聚焦群众关切,展现担当作为。

去年以来,玉井镇党委、镇政府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通过启用扶贫专项资金155万元,新建500立方米蓄水池,铺设自来水管道6976米,安装综合水表11个,排气井2个,这一举措让吃水困难村的村民们喝上自来水。针对镇村居民冬季取暖费用高、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试点采用镇村集中供暖。沈庄窝村、玉井镇南坪街、虎山线沿街400余商户完成了集中供暖改造,在实现清洁取暖的同时,山区越冬空气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概算投资3289.33万元,全面实施玉井村(南坪街)提档升级工程,对供水、供暖、供电、排污等设施进行立体改造,重新铺设沥青路,对路侧景观、沿路门市牌匾和墙体统一设计规划,在南坪街三岔路口建设百福文化墙,有效提升集镇品味。

民生指标要有温度,更要有硬度。在落实民生指标的过程中,尽力而为,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在民生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兑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这是玉井镇党委、镇政府对全镇2.2万群众的庄严承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之年,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一年,玉井镇党委、镇政府将引领全镇人民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打造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高守明王汉平文/图



【见习编辑 孟丽君】

0.2562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