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刻在大地上的王家大院
发布时间: 2017-06-06 10:22:39    来源:

我对院子情有独钟。院子是人类摆脱世俗和喧闹而将自然凝缩成宁静、舒适和安乐的归息之所,有了王家大院这样的院子,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只是偷看上几眼,回头,香茗已沏,饭菜已好,随即抿嘴一乐,院门轻轻关上,妻子的娇笑声,儿子的哭闹声,老人的劝世声,散发着自然的亲情和热情,足以温暖远行者寂寞的心境和苦涩的祝祈。

我走进了王家大院。只一眼,便让我同这所院子产生了一种熔铸感。觉得自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很兴奋、很伤感,就是找不到童年时熟悉的痕迹。对于王家大院来说,无论它的后世传人,还是眼前的我们,走进来,走出去,都只是它眼中的过客,它的身份不允许再有儿女情长了。

在王实的塑像前,我给他行了礼,我也姓王。他是古代人,我是现代人,感觉并不遥远,仿佛有一种力量拉近了我与他的距离。我不愿从资料中追寻他的背影,那么一来,失去真实的很可能是我。当初院子的四周只是一圈篱笆墙,但围起来的却是一个蕴藏无限潜力的生命湖泊,每当这个湖泊的涟漪荡漾开来,便是一次盛大的洗礼仪式,后来的人在一声声遗训中接受着,仰望着,思索着,努力着。我没有向他祈求什么,又能祈求来什么呢?他不也是用自己的双手印证了精神的强健,竖起了自信的标帜,继而把原本不是故乡的异乡变成了故乡?

我相信,来过王家大院的人,离开后都会认真思索民族和个人的命运,都会在心头给自己和后人搭建一座像样的院子。这便是王家大院,随便掀下一块瓦,都有着几百年的岁数。山西人在商海中的沉浮,在商场上的荣辱,都被这所院子见证过,我们不要寄情于在这里留下的脚印,它接纳的是真正的男人,而且是大男人。应县的木塔现在只能让游人上到第二层,但王家大院的两扇百年古门仍在召唤着远在他乡的游子们。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是我站在王家大院高墙上忽然想起的一句话,但就是我脚下这高高的院墙,既给了他们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又不无遗憾地将他们的目光阻隔在了深深的庭院中,最后,化作墙角的蛛网,案上的灰尘,墙上的霉苔,瓦上的冷霜。在绵延不绝的霜冷长河中,人总有丢不开的东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我走出王家大院后想到的第二句话。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既是已知又是未知的高度,不可能在从前人手里借来的天堂中潦草、简单地过完一生。王家大院是刻在了大地上,再过几百年,甚至是一千年,它磅礴的气势,大家的风范仍将犹存,可是,曾经让人们津津乐道的,现在又专门潜心研究的晋商文化会回来吗?眼中的精美建筑是无法衍生出让历史不会有偏见的商业文化,但它所留给我们辽阔的思考空间,却让我们身处的时代在沉思:我们已经失落了一种文化,还会再失落什么?

远处,驼铃声响起,王谦受、王谦和兄弟俩领着驼队从内蒙古回来了,他们的脸上都挂着笑,笑得自信,笑得智慧,笑得顽皮,笑得洒脱。他们的生意经就是在各地穿梭中走出来的,他们的创业史就是在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中完成的,王家大院就是在他们的谈笑风生中刻在了大地上。凡是来过王家大院的人,都会产生深深地敬意,对大院、对主人。

我,真想,在这里留宿一晚。

王海平



【责任编辑:周伟】

 

0.2440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