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曹翀)9月2日,记者从山西白求恩医院 同济山西医院获悉,该院肝胆外科成功完成一例荧光腹腔镜下肝脏血管瘤切除术,手术用时2小时50分钟,术中出血小于100ml,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第2天即可开始进食并下地活动,择日准备出院。
30岁的患者关女士在一次体检时发现肝脏右叶有一个直径10cm大的血管瘤,辗转省内多家医院,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都是:因为肿瘤巨大且位于肝右叶膈顶部,需开腹行肝切除手术,刀口25—30cm。
出于爱美天性,关女士虽然想切除肿瘤,却又不想在身上留下手术瘢痕。在多方咨询与了解下,关女士来到该院肝胆外科门诊,肝胆外科执行主任贺杰峰了解患者病情及顾虑后,邀请同济医院常驻专家、普外科主任张磊,以及全科室医师仔细阅片讨论方案。本着“既要手术安全,又要术后美好”这一原则,科室最终决定为关女士进行荧光腹腔镜下巨大肝VII段血管瘤切除术。
贺杰峰介绍,关女士的血管瘤已压迫肝右静脉,并紧贴右前、右后肝蒂组织。术中稍有不慎,可能就需要将右半肝切除,甚至出现肝衰竭及大出血,这需要医生有深厚的解剖知识储备及娴熟的断肝技巧。
据了解,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外科新技术,通过腹壁微小创口,使用微创器械,利用腹腔内窥镜、腹腔内照明和电子摄像系统,在体内完成肝脏切除术,是将肝脏的一部分连同肝脏病变(主要是肝脏肿瘤)一起移除,是肝胆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
荧光腹腔镜技术就是医生利用腹腔镜探查患者的病变肝脏,并将造影剂ICG注入血管,将病变肝脏与健康肝脏区分开,使肿瘤“显形”。通过荧光指示,可精确找到切缘,而断肝过程中可根据断面荧光强度确定瘤体和正常肝组织之间分界,不易切入瘤体内导致出血,让医生能够更精准地切除病变肝脏,从而保留更多健康肝组织。患者通常术后第一天即可进食、下床活动。术后用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和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
山西白求恩医院肝胆外科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来,全面对标、深度对接武汉同济医院,同济医院常驻专家、普外科主任张磊带来了国内肝脏外科最前沿的理念与技术,目前科室常规开展肝脏良、恶性疾病的微创手术以及荧光腹腔镜下肝癌解剖切除、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硬质胆道镜治疗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等高新技术。
【责任编辑 王大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