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分散在街头巷尾,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在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目前,太原市快递行业从业人员1.4万余人,外卖配送行业从业人员1万余人,网约车行业从业人员2.4万余人。如何将“流动”的新就业群体吸引过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获得感和价值感,是两新党建的重要课题。
为了做好新就业群体思想引导、凝聚服务、排忧解难工作,太原市印发《太原市创建新就业群体“暖蜂驿站”的实施方案》,通过整合一批、改建一批、共建一批、新建一批的“四个一批”方式,打造1300余个“暖蜂驿站”,形成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服务阵地体系;通过建立“四进四亮”工作机制,创新服务体系、动员体系和融入体系,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注入“红色动能”。
进统一标识,引导新就业群体亮身份
坚持提升辨识度,线上线下同步启用统一logo标志,按照“有休息座椅、有雨衣雨伞、有应急药箱、有充电设备、有报刊书籍、有空调电视、有免费WiFi、有饮水机、有微波炉、有工具箱,统一驿站标识、统一服务项目、统一制度办法、统一登记备案、统一评价考核”的“十有五统一”标准,实现服务阵地标准化建设,增强“暖蜂驿站”影响力;通过“双找一联”(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联党员)、发放“红色礼包”等方式,吸引新就业群体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到驿站报到,目前,太原市已有500多名新就业群体党员到社区报到。
进服务事项,引导新就业群体亮职责
坚持“先予后取”工作理念,以全市700多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体,采取“基础服务+帮办代办”机制,整合民政、司法、人社、工会、共青团等部门资源,将服务工作、项目资金等延伸下沉到“暖蜂驿站”,提供包括劳动维权、婚恋交友、特殊关爱、生育保障、法律援助、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等6类30项帮办服务,实现“15分钟服务圈”全覆盖,增强驿站吸引力。引导并建立“新就业群体”基层治理“五员”职责,建立社区网格员与“新就业群体”的“1+N”结对联系机制,开展“安全隐患直接报”“随手拍”,打造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的“流动前哨”。目前,“暖蜂驿站”服务人次已达3万余人次,组织政策法律业务知识讲座500余场,“小哥”共发现上报涉及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社区治安等基层治理问题1600余个。
进红色文化,引导新就业群体亮承诺
坚持红色文化引领,通过“暖蜂驿站”配置的电视、党报党刊、宣传栏等阵地资源,向“小哥”开放阅读、观影等服务,让“小哥”喝水歇脚休息之时,便能听到党的最新政策,看到便民服务事项、帮代办服务清单、了解到积分兑换项目、入党流程等,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鼓励新就业群体亮出承诺,参与基层治理。通过驿站“微心愿墙”,双向认领,组织党员志愿者积极认领“小哥”微心愿、“小哥”党员认领群众微心愿,让“心愿”变成现实,让爱心传递温暖,目前,全市共实现微心愿550余条。
进激励制度,引导新就业群体亮行动
坚持制度与激励并重,区分快递、外卖、网约车三类群体制定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积分奖励办法,“小哥”通过参与基层治理换取积分,积分可享受日常用品兑换、社区食堂就餐打折、行业评优评先等,增强驿站生命力。街道社区和新业态企业党组织按照活动区域、工作性质组建“党员车队”“雷锋车队”“志愿服务队”等服务品牌,以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示范,带动广大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目前,“小哥”共参与疫情防控、创城创卫、爱心送考等志愿服务1800人次,开展志愿服务1200余次,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在城市基层治理中“流动前哨”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