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推行链长制,是省委省政府加快蹚出转型发展新路的具体行动;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今年以来,芮城县聚焦“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强保障”,激活“效应”之力,以提质增效为导向,政府精细服务和企业精准协作高频互动,全力助推进市场主体扶壮、成荫。
亚宝药业的“龙头效应”。位于芮城县境内的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集团公司,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集药品和大健康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及中药材种植于一体,拥有全资分子公司23个,员工近6000人。
亚宝药业是工信部认定的“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创新力居20强之列。“亚宝”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今年5月,亚宝药业相继被授予山西省首批“现代医药产业链‘链主’企业”、运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链‘链主’企业”和芮城县“现代医药产业链‘链主’企业”。
作为全国医药工业百强和创新力20强企业,在做强主业的同时,亚宝药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寻找最大公约数为原则,充分挖掘与当地企业相契合的利益点展开合作,利用亚宝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势、业务协同优势,带动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当地产业集群化发展。
发挥链主优势,不断强链、补链、延链。企业坚持“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链式集群发展,从上游和下游两个方向延伸产业链。上游,以种植业为核心,按照“公司+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依托4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管理优势,构建起种植、加工、仓储及物流配送等完善的产业链。下游,拓展化学制剂、包装材料和原料药等业务。
目前,已与省内外300余家上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不断招引和培育山西本地中小企业,使其进入亚宝的供应商体系。
发挥技术优势,促链上企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亚宝药业先后与40多家科研院校、20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建立了长期的密切的合作关系,广泛利用社会科技资源为企业发展服务,通过整合要素、融通优化,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发挥融资优势,帮扶链上企业成长壮大。当“老大”就要有“老大”的样子,既要深耕细作、苦练内功、当好龙头,又要能够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通过分享市场、分工协作、技术扩散等方式,为链上企业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生存资源,深耕产业,另一方面借力资本,通过内生式的“资产经营”和外延式的“资本运作”两轮驱动,带动链上中小企业快速发展。6月,亚宝药业帮助山西宏光医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解决了3800万资金;7月,亚宝药业又帮山西芮城杨森包装有限公司解决了1000多万元的发展资金。
发挥信息化优势,实现链上资源共享。为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经营管理数据化,亚宝投资4000万元,搭建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两化融合。一是经营数据化;二是办公自动化。对于有利于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的信息化工具,总结先进管理经验,在链上企业家座谈会上进行推广,实现资源共享。
省外产业“回迁”,助推山西经济发展,造福三晋百姓。
亚宝拟投资3.2亿元建立智能化的软袋生产线,将集团贵州公司、四川公司六个产品全部转移到山西进行生产,初步形成年产值20亿的规模,未来计划将产值做到60亿,解决山西人民就业的同时,促进山西经济的发展。
大禹生物的“上市效应”。芮城县始终把企业上市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和重要抓手,书记、县长靠前指挥,科学指导,现场办公,上门服务。围绕“抓上市就是抓高质量发展”,全力汇聚企业上市合力,建立健全了协同推进、政策助力、上市服务“三项机制”,打通要素供给、审批服务、资金支持“三个环节”,实现了企业上市需求高效精准供给,有效帮助破解“上市难题”,助力企业进入“上市快车道”。一是提供资金支持,鼓励规上企业挂牌上市。在争取上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上,每年为全县企业争取资金2000余万元,真金白银减轻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县财政对在晋兴板挂牌的给予10万元奖励,从挂牌之日起,当年首次实现直接融资的再给予10万元奖励,对再新三板挂牌的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对在主板挂牌的按照辅导备案登记、受理申报材料、IPO上市首日三个时间节点给予总共300万元奖励。二是提供政策支持,让投资者放心,创业者安心。先后出台了《芮城县促进工业振兴若干意见》、《芮城县促进外来投资暂行办法(试行)》等相关惠企政策,用好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主抓手,助推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提质增效。三是提供要素保障,助力企业上档升级。不断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搭建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高管之间直接沟通桥梁,主动对接企业,纾困政策速递企业,着力破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保障企业进得来、活得好、做得大。
5月18日,大禹生物敲钟上市,成为运城市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成为我省2022年35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中首家上市企业。上市不仅能更好地解决融资问题,重要的是可以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提高企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市首批募集的1.5亿元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建设。如今,公司年产5万吨酵母培养物生产线项目的前期清表工作已经结束,正在进行湿陷性土地前期处理,预计2023年3月一期项目投产运行。该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5万吨酵母培养物生产能力,年产值3亿元,利税4500万元。
大禹生物的发展可以带动原辅料、包材供应厂家20余家,辐射带动周边41家饲料及添加剂、动保企业及800余家规模养殖户。随着产能规模的扩大,带动能力还将大幅提升。
陕煤运电的“盘活效应”。今年2月8日,陕煤电力运城有限公司(原山西大唐国际运城发电有限公司,下简称陕煤运电)举办管理权移交现场会,正式划归陕煤电力集团管理,这标志着困扰企业多年的管理体制问题获得彻底解决。
近年来,陕煤运电因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致使企业在面临生存发展等问题时,重大决策无法及时有效实施,资金链多次断裂,几近破产边缘。电厂濒临破产,不仅对企业是个噩耗,对于地方上的稳定、就业、税收以及以电厂为核心的产业链,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开发区、县、市与股东方多次沟通,市里连续3年组织两方股东会面商谈,相关县市领导多次到西安、太原、北京协调,最终理顺了公司的管理体制,由大股东行使管理权。陕煤电力集团接手后,注入十几亿元资金,同时与电厂签署了100%的“长协煤”,推动企业正常运转。有了‘长协煤’,不仅供应有保障,成本也下降了很多,企业步入良性循环阶段。上半年,陕煤运电发电16亿千瓦时,产值约7亿元。目前,现金流有了保障,预计明年实现扭亏为盈。
陕煤运电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货交易。
5月7日,公司研判次日全省火电发电空间陡增,现货市场价格将全天“飘红”,现货交易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测算,制定出最佳报价方案。5月8日,通过现货报价实现两台机组并网。当日完成发电量1300万千瓦时,增创发电利润400万元,获得启动补偿200万元,实现了电量与效益双赢。陕煤运电步入正轨后,发电量增加,出现了用水矛盾,开发区的中水厂不能满足需要。为了减轻企业负担,芮城县委、县政府决定,由财政出资为企业铺设管道,从县城的中水厂引水供应。目前整个工程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
中小微企业的“孵化效应”。持续挖掘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产品迭代升级,让更多中小微企业强筋壮骨、“逆境突围”。近年来,芮城县投资1.39亿元,建起了占地129.3亩,总建筑面积4.44万平方米的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该基地是一个集工业生产、产品展示、商务办公、创业培训、生活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园区,重点扶持医药、医药包装、新技术、新材料等行业中小微企业发展。
基地内设三个“示范园”。一是低碳示范园。坚持低碳理念,配套“屋顶光伏+直流配电”、太阳能光热供暖,每年可节省电费和供热费用150万元,企业用能全面实现低碳化。二是技术示范园。园区产业定位是为碳中和提供解决方案,紧盯新能源前沿技术招商选商。目前入驻位相差膜、新一代覆膜新材料和直流配电等4个项目。三是服务示范园。园区厂房全部实现定制化,实现“拎包入驻”。配电实现交直流混配。各种手续容缺办理,体现“芮城速度”。整个园区坚持“边招商、边建设、边报建、边投产”的“四边”方式,招商和建设突出“快节奏”。
目前,孵化基地共入驻企业26家,其中医药及医药包装企业8家,新材料企业4家,装备制造企业3家,商贸互联网公司6家,其他企业5家。2021年营业收入1.32亿元,上交税金500余万元。全县新培育小升规企业5家,完成股份制改造15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1家。
金冠机械的“股改效应”规模企业争取上市,而中小微企业则要努力“升级”,股份制改造就是“升级”的主要抓手。
山西金冠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空压机转子。改制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司周围成了居民区,企业发展受到限制。特别是2020年5月,订单非常多,工厂昼夜生产,居民很有意见,加之场地限制,企业产品精细度和物流顺畅度严重受阻,产值利润难以突破。经过县政府多次协调商议,公司搬到一家原破产企业旧址,厂区从20亩扩展到42亩,员工增加近三分之一达到170余人。新建转子精加工车间和壳体加工车间,延伸了加工链条,利润空间翻倍。特别是产能,以前每年4000吨,今年前半年,两个月受疫情影响,但产能依然达到6000吨。如果产能全部释放,可达到2万吨。
敢扩规模敢投资,源于股改之后,公司明晰产权,增加融资渠道,规范财务制度,企业主投资的积极性有了保障。通过金冠、金馥康、佩佩服饰等企业股改前后变化的引领,芮城企业股改工作由原来的政府部门做工作推着走,变为现在的企业主动申报、积极规范提质跟着走。股改,也成为芮城助推企业发展,提高市场主体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营商环境的“沃土效应”当山西宏光今年遇到资金困扰后,获得了一揽子帮扶:政府推动银行入企尽调,帮助企业贷款1亿元;在银行贷款未到位时,协调财政过桥资金予以周转;减免失业保险费用90%,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300元/人;税务部门给予税收资金缓交6个月优惠;协助企业将土地证一分为七,化整为零,从不同银行抵押贷款,增加贷款总额度;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优惠,电价由0.47元/度降低到0.33元/度,每年可优惠700万元;架设两路供电线路,保障企业电熔炉持续生产。
作为芮城建筑行业龙头老大的西建集团,发展势头强劲。在做大做强房地产、物业、教育等领域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帮其分析消费市场趋势与芮城的生态黄河游资源优势,促其创新思维,进军文旅市场,实现多维度发展。他们投资3000万元精心设计打造的“大禹渡禹王台太空舱大酒店”,已于今年五月一日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成为我县旅游休闲度假新亮点,引爆了全域旅游产业市场主体倍增的活力。
提高办事效率,是芮城县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市场主体壮大的另一个发力点。“红马甲”上岗免费帮办代办,实现群众办事时间更自由、办事方式更灵活。政银合作“快捷办”,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下沉服务“随地办”,将行政审批窗口“搬”到了老百姓家门口。
在落实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上,芮城县顶格执行、及时兑现,共办理留抵退税3.9亿元,占税收收入比例达到45%,全市第一;全县金融机构用于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27.69亿元,较上年增长15%。
市场主体倍增工作,既要抓数量,更要重质效,芮城县通过精准服务、精心呵护,让“效应”之力形成良性互动,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全面增强企业造血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尽快迈过“生存线”,加速步入“发展线”,为市场主体壮大、成荫提供肥沃的土壤。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