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便引情怀到碧霄——读任生林词集《林音词韵》之见
发布时间: 2022-05-19 10:18:19    来源:本站

有人说,“法官是孤独的群体。”这大抵是人们考量他们手握法槌严肃地彰明公理的职业特性所致。

2021年11月,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中,有一名来自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法院的女法官向瑾,在美轮美奂的诗词世界里,妙语连珠,圈粉无数。

无独有偶。不久前我收到山西高院法官任生林先生所赠大作《林音词韵》,展卷拜读这本诗词专辑,任先生做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能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各种新元素掺杂的事务中,用浓厚笔墨构筑既鲜活生动又高逸超拔的生命形态。由此我感到身穿法袍的人中也不乏有“跃跃诗情在眼前”的情怀,成为生活的新奇和调剂。这本专辑中“词”是最醒目的标签,占据了多数色谱,也把对于生命的个中思索点缀其间。

实际填词如书法一般,都是章法艺术,归根结底要“入古”“出新”。千年以来,“词”虽因时代更迭、题材扩增以及词家的个性渲染,但固定的体式和格律没有变。任先生是个难得的抱有青春激情的写作者,浸淫在《花间集》《尊前集》的书籍里“入古”,设下丰富的“借鉴场”,这多少源于少年时喜欢中国古典文学的内在冲动,有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痴迷。他参加工作后在变幻的文学潮流中,奔走笔端对写词的创作没有褪去,他先是取法词牌、词谱、句数、字数、用韵、曲子词和长短句的规范;后是考索古人如何用词去找到情感与经验的连接,吟诵中寻古意。内化运用反衬、夸张、比喻的艺术表现手法,他填词的情愫似微风吹开花苞一样势不可挡。当然不免在仿效中有“小残片”,活用中有许多强为之词的“无效写作”,但文学的力量就在一次次修辞的创举中缓缓凝聚而成,构成了今天文本与过去写作模式的蚕蜕。

任先生裹挟着情感波澜,把地域可视的山水构建成词作的叙事空间。他将家乡晋城的太行山牢牢地捕捉到词作里,《鹧鸪天·珏山》《鹧鸪天·青莲寺》《山坡羊·蟒河行》都呈现出一片永远透出明丽、纯净色彩的地方,唤起观者的联想、回忆。他在施展工作抱负的闲暇之余,游走在名川大山之间,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获得莫名的感动时,便有了横槊赋词的方向感和“思”的个人性。于是借古之形式、发今之情思。他随身暗藏袖珍之书,边走、边读、边想、边写走进了文学的日常,萍踪无定地把“丝路”“边塞”“西域”“关中”“巴蜀”“岭南”等地域,构设关联、层累意义、制造隐喻的冲动,用文字筑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柔软的词意世界,表现出了美的灵性和罕见的锐气,说到底就是词作者与现实的关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任先生足具意境的《临江仙·扶贫感怀》词作中,方知他与我都有过“扶贫”的经历,这种贴近工作的有味之文,绕不过以情立美的基石,是亲切的。“美情”与“友情”在感性喜悦中攀升。任何一种生活都可以过,因为我们可以由自己给予它深沉永久的意义。《林音词韵》里有洋溢着浓挚情谊的“友情篇”,涵润了高中、大学、研究生、师生情、人生体认、有朋远方来、追寻逝去时光等因人群共存和共学的关系,还有以文学为介质的心灵潜流,共同融入艺术活动的大美情怀,去接引、交汇出新的友谊之花。

写诗需要熟谙平仄四声,填词对字音的讲究还要精细许多。研读《林音词韵》中的词作,命题立意中没有愁春惜花的“怨”,婉转含蓄中避免了悲凉和伤感,时风与文风是“笔墨当随时代”,让人欣喜地看到的是“红色题材”元素、勃发气象和折射“大时代推力”下的星星点点连缀成文。带有意境鲜明,自然活泼,情韵兼胜,探索新意,清新明快的特点。

填词的遣词造句,精确性的得势也就意味着朦胧美的失守。在《画堂春·乌镇行》《踏莎行·德天瀑布》中,人与物,情与景,形象者与抽象者,都笼在一片朦胧的光影里,但我们仿佛听到了许多欲说还休的心事,正是这种有似还非,似有还无,是词作最有魅力的地方。任先生词作扩大词语的选择范围,既有“古朴性”,又有“创造新词”,还有“色彩词”,维系在趋古不过度、白话不过度的恰当分寸上,留在读者记忆中是阵阵新风的动人恋歌。

任先生把咏物词没有视作技术层面的文本游戏,能借助想象力来“跳出”,注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倚重着“比”“兴”的词学思想,强调“物”对本“心”的感发效应,或情随境生、或移情入境、或体贴物情、或物我情融意。他认为用宋词来抒发为文,不会腻,意境能给读者带来想象的空间。于是他避免了过于就实,有着宁空毋实、宁醉毋醒的文学之能事。

任先生不是小情景生活的文人,而是背负着法治情怀、法学韧性、学术真诚和热忱的职业态度,在山西某报开辟有法理兼顾情理的专栏,他以法学研究的视角来解读古典法学故事,着力写出温润人心、启迪智慧的雅趣,传播着“律”是用来“定分止争”“裁夺是非”“惩恶扬善”的客观尺度。

“吟咏性情,莫工于词。”没有一种文体像“词”一样可以把人类幽微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精致而婉转。我想,在任先生的视野里文学是他最爱寻的“嗜好”,他的情绪很自然地呈现在词作里。他词作的质感是贴近人性,有人气、有人味儿、有人文关怀,呈现出一事一物一佳句的文学素养,这是他真正的风骨。当然“哲学的高度和神学的神秘都该服务于人性根本。”哲学是哲学家的事儿,不是词作者的事儿,任先生的词作存有一些哲学的思考,一些神学的空灵,也给词增加了张力。这都源自于他孜孜以求的扎根和向深掘进的有机融合,根植于生活坚实的土壤,接近山水,物我交融,神与物游,寄情于景,不断锤炼。

卢丰


【责任编辑  王大元】

0.2475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