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丽江,北平遥。一南一北,两座古城闪耀着跨越时代的历史光芒,吸引着人们一睹她们迷人的风采。
因为是平遥女婿,我对这座古城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情感。1996年国庆节前夕,我作为一个毛脚女婿,第一次到古城拜访未来的丈母娘。
从中巴车上下来,我花了十几块钱买了串香蕉,进入城门。几经打问,终于找到了沙巷街104号,来到了一个古旧的院子。一米多厚的墙体,几百年的砖瓦,被雨水长年浸泡凹凸不平、挂着剥落砖皮的墙基,还有刚才道路两边透过门洞看到的满头白发、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人……整个古城就像一位耄耋老人,随时都会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好在老丈人在院子里种了些花草,绿意盎然,激我热血又澎湃。
见我衣着不整,对象赶紧拉我到商场买了一件咖色加横白条的长袖T恤,还买了一块蓝色布料。回到家,量过裤腰及腿长,不到一个小时,一辈子做裁缝的丈母娘便变魔术般拿出一条新裤子,熨烫后让我立马穿上,裤线笔直,配上刚买的新衣,我这个毛脚女婿即刻光鲜起来,神采奕奕。走出屋门一抬头,雨后的天空悬挂着一轮亮丽的彩虹。我心中窃喜,回想起考试那天中午在胜利街小饭馆吃面时,看见电视里正播放西游记中唐僧父亲考上状元穿红袍骑骏马游街那段,我预感,司法厅的公务员应该可能大概要考中了。后来,果然我以第一名的成绩金榜题名,我隐隐觉得,这便是古城带给我的鸿运,也算是见面礼吧。
二十多年来,往返古城无数次,每次我都舍不得窝在家里,总是一处处寻觅,一个院一个院观赏。古城的魅力在一条条窄窄的巷子里,在一座座深宅大院里,在一根根雕梁画栋上,在一个个或高或低古香古色的门楼上,在一处处磨痕深深的台阶上,在门口两旁蹲着的石狮子和竖立着的拴马桩上,在日升昌、蔚盛长、百川通、协同庆、同兴公、李大全、雷履泰等无数个引领晋商潮流、叱咤风云的老字号和经营管理它们的晋商巨贾里……
二十多年来,在余秋雨、冯骥才等文化名流不断关注厚爱宣传下,在几千年积淀的中华文明重新被现代文化高度重视下,自古城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断落的城墙被修缮完整,一些失去了的城楼被修复如旧,那些古旧的院落逐渐变成了古今结合的客栈、饭店、特产店……与此同时,高速路、高铁通了,太原机场变国际了,寻常百姓家买汽车了,黄金周、双休日学会旅游的人多了,能够静下心来欣赏古城的人多了。在平遥国际摄影节、电影节、旅游节等一圈圈文化之光的照耀下,平遥古城早已成为国际范儿。
古城一天天在变,变得年轻、时尚,同时更彰显古朴、厚重,且融入了国际元素。在明清街、西大街繁华的道路上,从清晨到午夜,游人如织,南腔北调,高个子、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白皮肤、黑皮肤形形色色的外国游客随处可见。古城里冒出许多新玩艺儿,酒吧、鼓店、咖啡馆、洗脚屋、连锁酒店,甚至还有些外地名牌或概念性元素充斥在一家家古老店铺和平遥牛肉、推光漆及传统美食店中,例如上海女人,哈尔滨中央大街马迭儿雪糕、气味博物馆等等,就连做生意的老太太都能用平遥味的英语和手语比划价钱,把商品卖给老外……古老的小城竟然成为世界的焦点,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眼光,绽放出满眼绚烂。大型实景剧——又见平遥,更是让你回到明清时代的平遥城内,看车水马龙、豪门选媳、镖局出发、商贾如云、明争暗斗、汇通天下,观者感慨万千,无不沉思赞叹!今天的古城又合着时代的节拍,汇入了互联网+的滚滚洪流中……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现存城墙扩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今已有650多年。世界遗产中心描述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多元发展的完整画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与银行业有关的建筑格外雄伟,因为19至20世纪初期,平遥是整个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晋商在明清500年间饮誉欧亚,辉煌业绩中外瞩目,其成功的根源在于“诚信”“团结”的商业理念。商业发达与金融创新,更加凸现了古城的人格魅力。清嘉庆年十八年(1813年),重修市楼碑志载,平遥商号700余家,其中金融字号25家,商业与金融并重的行业优势,为票号在平遥首创成为最现实的可能。1823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成立,鼎盛时期在全国40个城市设立分号,年汇兑金额达3800万银白银。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平遥古城,何尝不是如此!创新、诚信、团结是晋商践行的理念,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奋进新时代的历史新篇。
牛振宇
【责任编辑 王大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