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起臂、腿抬高!腰间的赘肉咔咔掉!”4月以来,身穿短裤背心在家直播健身的刘畊宏火爆出圈儿,他编排的《本草纲目》“毽子舞”吸引了诸多“刘畊宏女孩”和“刘畊宏男孩”。在当前全民抗疫的形势下带起一股全民健身的浪潮,“宅家健身”成了居家娱乐的一种方式。
昔日老师当“健身主播”
受疫情影响,太原市中小学暂停线下教学,把教室搬到家里,把讲台搬到“钉钉”中。其他科目都好说,可体育课变成网上授课后学生无法实操锻炼,也没有足够大的场地,刘畊宏的直播健身提供了一个好点子。
郭老师是太原一小学的体育老师,为了带动学生的锻炼热情,受刘畊宏影响,郭老师决定开始尝试直播。铺好瑜伽垫,调整好手机位置,在微信视频号打开直播,用简单的设备给学生上一节课外“健身课”。由于居家上网课,学生们能活动的场地只有家里,郭老师的授课内容相对简单,一小块空地、一块垫子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遇到力量训练需要举哑铃时,郭老师会让学生们拿装有水的水瓶等日常用品来替代。
“刚开始看的人不多,只有我的学生和家长,过了几天人多了,最多的时候有2000多。”郭老师说。直播健身的效果让作为新手的他颇感意外,大家的喜欢让他更有动力做下去。“我的孩子也在家,有时候跟着我一起锻炼,过了几天收到家长的反馈,他们也跟着孩子一起练,这让我感觉我在做一件很棒的事情。”在锻炼间隙休息时,郭老师也会和学生、家长聊天,聊聊减肥、健身、教育等等,这让彼此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追求健身追求美
张晓浦是一名排球特长生,在太原市进山中学读高二。由于疫情,4月的所有训练不得不终止,居家上课一周后,她开始担心专业课,“两周没有练习,挺慌的,去不了训练场也没办法打球,有点焦虑。”张晓浦回忆说,“那几天我们同队的几个女孩经常在群里说专业课,也不知道咋办,后来抖音上刷到刘畊宏直播,我们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球打不了,就先把体能练练。”于是,她们变成“刘畊宏女孩”,跟着跳“毽子舞”,还打开视频互相监督。
跟着直播练习一周后,张晓浦提议加入排球相关的专项练习。从那时起,她和队友每天的锻炼时长保持在2~3小时,张晓浦说,虽然不比在训练场上实操练习,但日复一日的发球、传球等姿势的练习,让她们形成了肌肉记忆,不至于恢复训练时球都发不好。
张晓浦还有一个自己的小愿望,“因为我本来就偏瘦,但打排球又不能太瘦,想稍微看着胖一点,但又怕肌肉变成一块一块的不好看,就想趁着疫情这几天,好好学学怎么让肌肉变好看,练出有力量、有线条的感觉。”她给自己定了两个小目标,疫情结束后,体能要有一定的提升,要养成“善待肌肉”的习惯,让它越来越好看。
健康生活源于健身
“健身让我的各项指标都基本正常,身体好了,生活健康了。”李女士在今年年初检查出血脂偏高,患有中轻度脂肪肝,除了药物治疗外,医生建议更要注重饮食和运动。为了健康考虑李女士制定了健身计划,每天抽出一个多小时锻炼、健身。“刚开始动几下就累得不行,坚持练了一个星期好多了,做完一天的练习没那么难了,练完以后身心舒畅,晚上也能睡着觉了。”
时隔一个月后李女士去医院复查发现,指标降下来了,逐渐趋于正常,锻炼有效果,这让李女士很高兴。“21天养成一个习惯,锻炼的习惯养成后就像是吃饭睡觉一样,不是一个任务,是一件必须做的事,年初到现在,这三个多月最让我觉得有意思。”4月突发疫情,让李女士只能在家里进行练习,刚开始很不习惯,没有场地跑步,没有地方跳绳,昔日锻炼的劲头逐渐消散。
“在家里不能跑不能跳,天天看手机,突然看见人家直播教跳舞,就跟着试了试,还真不好跳,过程中真的是挥汗如雨,不知道还能这样锻炼。”李女士说。发现能跟着直播跳舞后,李女士又跟着直播做健身,“跟着健身才知道锻炼不是只有跑步、跳绳,第一次听‘HIIT’,练了发现是真管用。”
最近一次检查李女士的血脂降下来了,指标也正常了,让她开心的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体重从150斤降到了135斤,李女士说,“健康的生活源于健身,健身让身心都有了极大的改善。”
相比收费的健身课,直播跟练的方式更易被大多数人选择,由于盲目跟练导致受伤的情况并不少见,相关人士表示,全民健身成为社会新风尚,但过度运动也会带来受伤风险要注意。居家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为,切不可盲目跟风,开始前做好肌肉拉伸等热身准备,过程中严格控制练习强度和负荷,别让快乐健身变成我们身体的负担。
本报记者阎建军实习生张雅荣
【责任编辑 李佩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