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备受关注的太原市和信摩尔商场正式宣布关门停业。继和信后,太原又一商场宣布5月31日后停止营业。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实体店何去何从呢?
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保华表示:“网络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完全取代实体店是不可能的。实体店慢慢被压缩的现象,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城市发展方向、电商的冲击、疫情的影响、以及本地服务行业战略调整,自身业态过时,创新度不够等。”
贸易型企业易受网络经济影响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发展,电商行业爆发式增长,让传统实体店面措手不及。特别是一些传统大型商场,以前人山人海的现象早已成为了过去式。
张保华分析,从宏观角度讲,我省除了国有的大型企业以外,中小微企业数量本身并不是很多。同时,经济结构也和南方发达城市不一样,我省的经济产业结构主要是以能源为主,轻工业少,重工业多,制造业也是以重型机械为主,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的重点就是配套重型企业零配件。不像南方城市,中小微企业特别多,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比如做一个手机壳或者做一个打火机,而我省这样产业链类型的企业基本上没有。我省的轻工业发展是比较落后的,比如服装,就基本上没有山西制造。所以,我省的中小微企业基本上是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很少。
我省轻工业不发达,基本上是贸易型企业,是把别人生产的商品拿来销售,在这种情况之下,受网络经济冲击的影响就很大。如果中小企业有自己的品牌或者设计能力,就会迎合市场,就能主动去开拓市场。而贸易型企业则只能代为销售,和网络经济相比的话,就有很大的劣势。
实体经济营运成本居高不下
张保华分析,企业发展主要依靠生产和经营。从经营来讲,作为实体企业,首先的成本就是房租,是最大的一个经营成本。诸如长风百盛商场,对外租门面或者柜台,每平方米的租金基本上是定数,可能有点优惠,但不会太大。和湖南长沙相比,长沙这几年经济发展比较快,各种经济活动非常活跃,但房租并没有比太原贵。两相比较,同样为省会城市,太原营运成本就要比长沙高。
其次,我省是一个能源大省,煤电是优势的产业,但反映到服务企业上,却享受不到这个优势。比如电,实体企业离不开用电,这也是企业的运营成本。我省电力企业很多,但生产出来的电不能直接卖给企业,只能上国家电网统一调配。再如取暖费用,我省是产煤大省,但取暖费和没有产煤的省份相比,价格也差不多。前几年煤炭价格较低,但取暖费的价格并没有相应浮动。中小微企业不像大型企业,有消化成本的能力。特别是服务贸易企业,利润就不是很高。
张保华表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省的中小微企业受到网络经济的影响就很大。比如一家做服装代理销售的企业,实体店各种成本相加,售价自然没办法与产地及电商平台竞争。因为服饰产地有了新品,马上就能上架,但是对于山西而言,产品在时效、更新上本身已处于劣势。在电商的冲击下,产地企业还会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对我省的服务企业来说,竞争能力就更弱一些,被冲击的幅度就相对大一些。
消费者购物习惯偏向“保守”
张保华分析,网络经济主要对服务行业的冲击较大。我省服务业底子薄,各种经营成本较高,营商环境相对弱,受到的影响就比较明显。服务业面向的是普通消费者,我省人口不多,人口流动也少,消费能力偏弱。就省城太原而言,消费主力基本是本地人,然后一些地市来的消费者。地市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相对来说,比太原市的消费者消费能力偏弱一些,这种情况下,服务业生存的环境可能就差一些。
各方面的因素累积起来,我省服务业发展确实难度比较大。如太原市的钟楼街,是一条特色街区。特色街区主要是为了带动经济发展,但实际中,大部人去了主要是拍照、逛街,真正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比较少。为什么很多消费者来这里只是拍个照片,看个新鲜就走呢?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特色商品。我省轻工企业特色性的产品较少,特产以汾酒、醋等为主。但这些特产可替代性很强。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而南方省份的一些特色街区,人流量就特别大,交易量也特别活跃。
此外,我省的消费习惯和南方省份不一样,消费比较保守,这些对于服务行业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我省的服务业基本上面对就是本省的消费者,而本省人的消费习惯上比较保守,对于服务业来说,先天就没有多大的优势,再加上各种后天的因素,所以整体都偏“保守”。
所以,在创新方面,我省消费市场的消费习惯,基本上都是由南方一些城市引领,山西随后跟风。等山西看到一些较为火爆商机的时候,可能南方城市已经火过了,总是差一步。相比之下,因为网络经济不存在地域性,谁都能享受到,谁都能看得到,这样的情况之下,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就大。
缺乏创新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是必然现象
和信摩尔和长风百盛这两个地方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周边设施,都应该是十分热门的选址,而且长风街已然是太原大动脉之一,本应该会有很好的发展,为什么最终会停业呢?
张保华表示,和信摩尔和长风百盛刚开张的时候,算是太原市比较好的商城。这两个商城是连锁型企业,把一些其它城市好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都带到了山西来。当年,在这两家商城购物也是一种消费时尚。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来如潮的客流变得稀少,整体运营状态也变得冷清起来。过往的它曾经有多辉煌,后来的它就有多暗淡。
究其原因,这两个商城落地太原的时候恰逢煤炭黄金期,能源行业效益非常好,消费能力相对也较好。当时,越是高档商场,就越能看到一些煤老板的身影,不管怎么样,确实带动了本地的消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商城都引领了山西人的消费潮流,刺激了山西人消费观念的转变。随着煤炭整合以后,这部分消费群体要么转型,要么转去了北上广购房。从地理位置来讲,太原又很难吸引到外省人口。与此同时,晋南的消费者可以去西安购物,大同消费者则可以选择在北京购物,选择余地很大。这就造成了太原市场容量有限,销量上不去,有十个新品种,太原可能就上几个,这也是一种恶性循环——想买的,在太原买不到,于是购买直奔外地,进一步冲击了本地的行业;本地越是没有市场,消费能力较弱,一些好的商品越是不来,就觉得太原卖不动,这样就直观感觉两个商场人流一年不如一年。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这几年太原又新开了很多大型综合购物商城。这些商场不仅外观华丽,内部设施也十分人性化。本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市场本身容量就这么大,或者说消费量就这么多,新开的企业如万象城,落地太原之前会考察市场,和现有的商城做比较,在经营理念以及商场布局方面就会有新的考虑,一些新的经营理念就带进了省城市场。长风百盛、和信商城当初的经营理念经营方法是比较先进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没跟上形势的变化,和新的商城相比,竞争力下降,本身经营业态没有创新,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是必然现象。
近几年,随着太原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种综合性的商场也开了很多,如万象城所在的位置,以前地理位置比较偏避,但这几年发展的比较快。相对应的,这些地方就有市场发展的环境。
张保华表示,有新商城的开业,肯定就会有旧商城的停业,这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样也和市场竞争有关,是在多重因素下形成的结果。(本报记者秦昕)
【责任编辑 王大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