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网络刷单,足不出户,轻松又赚钱”相信不少消费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都曾通过各种渠道看到过类似这样的广告。面对以上“诱惑”,省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网络刷单陷阱比比皆是,切莫贪图小利而落入骗局。
目前,一些商家为了“冲”交易量,找人刷虚假交易,即所谓的“刷单”。具体来看,骗子的常见套路是:先利用网络求职平台、电商平台等,发布虚假“刷单”宣传广告,吸引受害人参与。接下来,所谓的“客服人员”会向受害人发送链接,声称点击链接并购买商品成功后,货款就会退回,并且还有返利提成。从实际操作看,前一两次可能并没有问题,你能够收到相应的退款返利,但不久后你会突然发现,只要你点击了链接,卡里的钱就没了。
骗子们抓住了部分消费者疫情期间无法复工,想做兼职赚钱,网络经验不足这些弱点,利用网络发布虚假“刷单”广告,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为此,省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认识兼职工作,面对各种网络骗局,可从以“识别真假链接”入手,重点加以防范。
一、如果是常用网站,注意辨别一些细节,例如有无之前的收货人地址,能否通过该网站联系店铺客服等,假链接一般无法做到;如果该网址是自己已有账号的网址,可故意输入错的账号密码,倘若仍能登录,则证明该链接和网站都是假的。
二、对于软件下载链接,建议消费者直接从自带的应用商店搜索软件名称下载。总之,对于社交工具上陌生人给的App下载链接,尤其要谨慎,最好自行找到正规的下载方式。
三、对于一些贴在公共场合的付款二维码,首先留意有无二次覆盖,上面的保护壳是否完好,以防被一些假二维码替换;对于有多个二维码的,则需要特别当心,扫码进去后,注意核对付款商家的名称是否正确,如果不是付款而是转账,则需要特别小心。
四、有些骗子甚至能建造伪基站,发送假的银行或平台短信,内附一些病毒钓鱼链接,让消费者“踩坑”。如果是经常使用的平台,注意与之前的短信记录核对细节,遇到确实需要点击里面链接的,建议先拨打相关平台的客服热线核实。
五、保存所有相关证据,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12315或消协组织举报投诉。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