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更加注重养生和健康,因此各色保健品日益受到追捧。虽然老年人属于“夕阳人群”,但老年产业却是“朝阳产业”。
不少商家发现了新商机,动起了“歪脑经”,打着专家的幌子专门针对老人的保健类产品进行“会议营销”,免费赠送礼品、现金返还,甚至组织免费旅游、免费体检等赢取老人信任后推销产品,坑害老年消费者,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隐患。为了保障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再被侵害,朔州市工商局重拳出击,使打击欺诈老年消费行为常态化。
现象:拉“中粮”大旗 盖“诱导”黑幕
10月中旬,顺着群众反映线索,一家打着“中粮·中宏”旗号欺骗老年人消费的保健品销售店映入工商执法人员视眼。朔州市朔城区金晚福保健食品经销店隐身于居民区内,每天早上络绎不绝的老年人排队涌入,许多子女劝阻不得。为何有如此多老年人上钩?“中粮”产品幕后到底有哪些猫腻?针对欺诈老年消费手段多元并相对隐蔽的特点,朔州市工商局梅树旺局长组织执法人员研究对策,委派郝副局长乔装老年消费者潜入该保健品销售店进行取证,欺骗老年消费黑幕随即解密。
真相一:打礼品牌,用小恩小惠吸引老人参与
该店抓住一些老年人爱贪小便宜的特点,采取各种赠送、返利活动进行吸引。用发礼品卡领中粮单肩包、生命能量怀表等产品吸引老顾客带身边朋友来领东西。老年消费群体怀着对“中粮”大品牌的信任不知不觉便为所动。为“鼓励”老年人,制作京健———水解胶原蛋白免费赠服签到表,登记详细的姓名、电话、身体状况、正在服用保健品并每天签到记录其“改善”情况。在其员工记录的第一天主持要点中就提到要“玩游戏,发礼品,让顾客开心快乐”。讲课过程中也会免费体验保健品,过节过生日也会给老年人送小礼品。不定期组织“买就送”“买就减”活动,营造一种“不买就亏”的氛围。
真相二:打团队牌,多种手段防止媒体、执法部门介入
该店对顾客的吸收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老顾客可以进,老顾客介绍的新人也可以进,但必须先进行排查,知根知底。
吸收新老顾客后,该店还会对顾客进行分类。对觉得服务好、产品效果好的优质顾客要培养“铁杆”粉丝,对觉得效果不明显的顾客要多引导、赞美、多针对其健康情况调整方案。对服用后觉得有问题的要争取。一段时间后,基本可以将顾客分为四类:A类买三种及以上保健品的,B类买一至两种保健品的,C类不吃但不反对保健品的,D类不吃还反对保健品的,根据不同类别顾客做出不同“策略”。
对员工也是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标准。对待新员工要慎重,“介绍新员工是不了解情况不介绍”,老员工也要“每天发完工作总结后清理手机”。
对会场也有管理标准。严格“考勤制度”,无论是员工还是顾客,迟到了都需要交罚款。并为顾客订做“工装”收取工装费。每次讲课会基本分为讲课环节(讲课期间,主持人讲课,其他员工要观察顾客反应,务必让顾客觉得“轻松、自在、愉快、便利”)、分享环节(在顾客尤其是“铁杆”中评选“爱心大使”“康复之星”“幸福家庭”,详细展述其照片,姓名年龄等,服用后身体心里改善情况,现身说法诱导老年人购买其保健品)、沟通环节(了解每位老年人情况)、家访(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并带礼品,要对疗程做全面灌输,让老年人的老伴、儿女、亲戚也服用其保健品)、专场服务会(发礼品、带领老年人玩)等。
会销人员对外界更是有自己一套“防护”标准。在其员工笔记中提到“不准陌生人进店,防止记者混入”“遇到记者暗访,任何话都不要说,直接走人就行”“防止陌生人、顾客偷拍、偷录”“礼品展架只放中粮产品,如有退货立刻拿走”,行事十分隐蔽。
真相三:打情感牌,把老人当父母般“关爱” 诱其过度消费
该店员工组织老年人参加读书会(读养生食疗等方面书籍)、科普会、竞赛会(蒸馒头、唱歌、跳舞、书法、象棋),也会组织老年人去旅游(如野山坡漂流,看仙栖山溶洞、百里峡、东湖港等景点),平常打电话送礼物做家访,拉近了与老人的感情。有的老人早已把会销人员当成自己的亲人。不少老人背着儿女购买产品过度消费,往往是儿女投诉,老人阻止,经常因为保健品会销引发家庭大战。
在其员工笔记本内还提到要“记住顾客的名字”“微笑、主动热情”“家访,赞美,送礼”。“要让顾客轻松开心愉快”等工作要点,并记录有“购买公式:感情基础50%+身体需求30%+超出预期的价格20%”。千方百计拉近与老年人距离,把老人当父母般“关爱”,为的就是哄老年人过度消费。
真相四:打医学牌,“健康理念”、保健品充当药品迷惑百姓
在保健品销售商的“诚邀”下,老年人在健康讲座会所参加讲座,领悟“健康理念”,主讲人会从心情、饮食、锻炼、体检、睡眠等多方面给出改善建议,并详细记录每位老年人的病症。待老年人放松警惕后,针对不同老年人身体情况,引导老年人对号入座,觉得自己有病,再以故事渗透病的危害。然后给出其产品有多好,如何选择(对顾客宣称可以去药店买,但一定要选大厂家的),服用量和疗程建议,推销其保健产品。对老年人可能给出的诸多不买的理由“先尝一尝”“家里没钱”“怕没效果”“家里有”“和老伴商量”“没病不吃”“网上买的便宜”“别的药效果好”等都给出了相应的对应“策略”,在一些“策略”中甚至会故意拉远老年人与老伴、子女关系,如“身体是您自己的和老伴有什么关系”等,诱导老年人购买其保健品。会所售卖多种保健品,如迪美兰牌辅酶Q10、复方卡多巴片、安化黑茶、康源京健牌胶原蛋白粉、芝能牌灵芝西洋参胶囊等,进价几元、十几元、几十元等,产品售价均在上千元不等。
整治会销行动现场,工商场执法人员为老年消费群体讲述了保健品与医药品的区别:保健食品是用于调节机体机能,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不以预防、治疗疾病为目的。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等。而非法商家故意混淆保健品和药品概念,专门诱导老年消费者过度投资。
针对此类侵害老年消费乱象,朔州市工商局紧罗密布在全市范围内加大会议营销虚假宣传和整治力度,集中开展“关爱夕阳红”专项行动,根据会议营销的特点“对症下药”,从经营主体合法性、产品合法性以及有无涉嫌虚假宣传等方面不定期进行严格执法,加大12315投诉举报处置力度。做到一旦发现其违法经营行为,工商部门立即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本报记者 李德吉 吴贵君
【责任编辑: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