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石县以酸枣种植产业为突破口,依托酸枣仁产业园,探索“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不仅让荒山披绿、生态焕新,更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端上了“生态饭碗”。
春风拂过,灵石县翠峰镇回牛村的田野一片新绿。连片的酸枣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开展大田育苗作业。午后阳光洒下,大家头戴草帽,专注地进行装杯填土,看似简单的操作,却为酸枣苗的成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与回牛村种植基地隔山相望的胡家岭村种植基地也是一派繁忙的春耕备耕景象,层层梯田间,村民们分工协作,有的弯腰挥锄,有的分撒肥料,有的填土压实……锄头起落、肥料飞扬,一幅人勤春早的画卷徐徐展开。
翠峰村村民徐红伟说:“在这里干活的都是手头上有农活的,早上有人接,中午管饭吃,晚上还送回家。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这种“家门口就业”的便利,得益于灵石县酸枣仁产业园的规模化种植。企业通过统一育苗、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让“靠天吃饭”的山地变成了“稳产增收”的聚宝盆,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的同时也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增收的“靠山”。
灵石县酸枣仁产业园基地负责人吴鹏说:“酸枣仁产业园通过这几年不断地摸索,现在要基地有基地,要技术有技术。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带动周边几百名百姓,让他们不出门就把钱赚了,这也为全县的乡村振兴贡献了企业力量。” (肖晨辉)
【责任编辑 陈畅 见习编辑 李佩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