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千年文脉照古今 典籍长河润三晋​ ——“晋国垂棘”古籍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启幕
发布时间: 2025-04-22 12:25:35    来源:山西市场网

三晋之地,山河形胜,文脉渊薮,华夏文明在这片沃土上绵延。青史浩荡间,多少晋地鸿儒以思想为凿斧,劈开蒙昧长夜——其经世之略、济民之道、开物之智,如圭璧藏于太庙,虽经千载风霜,仍作金石清响,永恒闪耀在文明的长河之畔。

以玉为钥,叩启文明之门

山西青铜博物馆内,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悄然开启。4月18日,“晋国垂棘——中华古籍里的山西先贤”展以《左传》中象征稀世珍宝的“垂棘之璧”为名,将三晋大地4300年的文明脉络凝于方寸典籍。展览精选50余部古籍善本、近500册珍贵文献,串联起从先秦诸子到清末启蒙的思想长河。

展柜中,山西芮城出土的连璜玉璧与《晋国垂棘》一书并列展示——前者是龙山文化时期先民的精神图腾,后者是清代范弘嗣等人珍藏的传世瑰宝。策展人刻意打破“以史为纲”的传统逻辑,通过“晋风淳远”“盛世繁星”“千年流韵”“山右新风”四大主题单元,让观众在荀子的哲思、王勃的诗境、罗贯中的演义、徐继畬的世界视野中,触摸山西作为中华文明“基因库”的深层肌理。

字里行间,窥见山河魂魄

泛黄纸页上,历史以多重维度苏醒。荀子《劝学篇》的“青出于蓝”仍在叩击学人初心,王勃《滕王阁序》的秋水长天依旧晕染文学天际。

当观众凝视罗贯中亲笔修订的《三国演义》刻本,桃园结义的豪情穿透六百年时光;细读徐继畬《瀛环志略》手迹,1848年绘制的世界地图展现着三晋士人的全球视野。展览特别设置古籍科普展板:从古籍的封面题名暗藏的刻印密码,到藏书印鉴里的流转故事;从序跋凡例中的编纂智慧,到“书脑”“书口”展现的装帧美学,每部古籍都是多重文明信息的叠加态。

山西博物院12万册古籍典藏中,5000余善本以涵盖了多个时期的古籍。本次展出的50余部古籍中,善本占比达五分之一。其中,山西近代著名藏书家傅增湘题跋的明影抄宋绍兴淮南路转运司刻本《史记集解》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正如展览结语说的那样,漫长的岁月里,山西,在中华文明的赓续绵延中,既为滥觞,亦为回响。透过洁如烟海的古籍,我们触摸先贤的博学与睿智,看见中华文化传承演变的足迹,也得以感受中华文明的强劲脉搏。站在这里,我们仍能从这些千百年的智慧中,听见文化中国的声音,看见她照亮未来的光芒。 (本报记者 曹翀 文/图 )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1455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