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生命的天籁
发布时间: 2025-04-15 11:03:22    来源:山西市场网

 近日,接到赵少琳老师为郭建平出版的《低处的天籁》诗歌集时,不禁想起在海南那感人的一幕。

 当接到山西省散文学会太原分会和山西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太原分会及光线诗社联合举行海南采风活动的通知,心中充满期待。

 位于海南西岸的君如意康养中心,椰林密布,景色宜人。从裹着严冬的北国到拥抱大海的宁静,让我们浮躁的心很快地平和下来。

 在海南昌陆集团会议室里,座谈中少琳老师用低沉的声音,讲述着光线诗社诗人郭建平在生命终结之际,感受到最后的慰藉。

 提到死亡,没有人不感到畏惧、颤栗的。然而,趁一切还来得及时,我们能做点什么,对临终者的善终,将安慰极大。

 《圣经》里说:“通往天堂的门是道窄门。”而少琳老师让郭建平散佚半生的诗稿,居然有了如愿的归宿。

 在郭建平临终的前一个多月,少琳老师组成特殊出书团队,将郭建平的纸质诗稿输入为电子版,开始了排版、设计、审读、校对等事无巨细的工作,他们盘算着时间,把每一天都作为倒计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协调好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协调好封面设计、周六和周日加班的事宜,以及和印刷厂前期在印刷材料上的沟通。尽管出书人心急如焚,但出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丝毫马虎不得。一场与时间博弈的特别行动,必须在掌控之中。二十多天后,《低处的天籁》铅字在油墨滚筒彻夜的轰鸣声中,迎来了她的黎明。

 这本诗集的封面:一片茂密的丛林,一条蜿蜒盘旋的道路,通向远方,通向星星点点的天空。似乎这严谨封面上还留着清晨未干的露水,它精心的设计方案,和耐人寻味的装帧风格,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郭建平当下的心境,它像一束光,又像一只花篮,让他疼痛的身体有了一些转折。

 如何读懂诗歌,我一知半解。但我想说,欣赏诗歌可以更多地深入一个人的内心。诗集里,在《春天的缺憾》这首诗里写道:这个春天把我丢在医院/窗外嫩润的枝叶/漫不过病床上的枯寂。散步的阳光,探进头来打量着我/这游离的温存/点化不了内在的痛/权当是对草木惯用的修辞……

 都说,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人生是用来体验的。即使有一束光一面壁影,都会幻化成为他的热爱,为心留痕。

 他在另一首诗《心吟》中写道:医生通知我明天出院/今晚我斟一杯月光一饮而尽/内心对春的希望悄然滋生。我想,只要心中有一丝希望,生命便有了支撑。即便在病床上,在化疗中,也会有与病魔对决的勇气。

 记得散文家张锐锋说过:“当一部好书诞生后,其实还未完成,有读者的阅读和体会、感受和评论,才会变成一部更为丰富的书。”

 在与死神赛跑的路上,少琳老师懂得郭建平的心思。他热爱文学,热爱诗歌,一辈子就想在这上面取得一些温暖。当诗集出版了,要组织一次诗集分享会。少琳老师知道,这可能就是作者与大家的一次告别。事情繁琐,但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好。开读书分享会就需要请诗人或评论家写读后感,此时来不及送书,只能将电子版发出去。接着找开会的地方,就得把会场布置妥贴。考虑到那将阴阳相隔的郭建平,一定要让他看到会议的宏大场面,和来宾给他带来的温情。

 诗集还在分享会上掀动着人心,死亡也不再阴险和狰狞。岁月里,他的呼吸已在另一首诗里诞生……(范淑文)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3444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