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踏青、春菜尝鲜、骑行露营……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各地陆续入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投身于春光中,各类春季特色活动也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消费选择,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踏青赏花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太原市碑林公园内,市民拍摄玉兰花
随着气温回升,从碑林公园的玉兰花悄然绽放,到云冈石窟紫荆花点映的千年韵味,再到高平七佛山的桃林似火,春日正好,市民走出家门,向春而行,踏青赏花游正以花为媒,激活消费市场新动能。
春和景明游客“追”花忙
太原双塔公园内,淡粉桃花与凌霄双塔相映成趣,给石家庄游客杜丽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社交媒体上,杜丽芬晒出了自己身着汉服穿梭花丛的打卡照,感叹“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晋祠博物馆内,河北游客付女士被盛开的玉兰花惊艳,“千年古韵与繁花共舞,诗意盎然”。太原市民李洁一家则驱车前往榆次乌金山踏青赏花,繁花似锦,碧波荡漾,春日美景让她直呼“手机内存告急,花香比滤镜更动人”。
除景点外,在太原街头巷尾,小众赏花地悄然走红。4月10日,杏林七条的海棠、滨河西路的迎春花、五一广场附近的玉兰,成为年轻人社交平台上的“新宠”。退休市民王大爷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连日来蹲守在迎泽公园,只为记录下知更鸟与杏花同框的瞬间。社交媒体上,不少博主当起了“追花人”或是“报花使者”,实时分享花期动态,带动市民按图索骥,挖掘城市角落的春意。
春花烂漫 赏花游热度攀升
为了让游客欣赏百花争艳的浪漫景致,我省各地纷纷推出赏花路线。太原市文旅局近日推出“走进锦绣太原、感受春和景明”6条主题旅游线路;长治市文旅局推出了“花漾长治·踏春觅香行”——长治市“春季赏花”主题线路。运城市推出了“果乡春芳、赏花惬意行”“花田春趣、赏花探秘行”“樱畔春影、赏花浪漫行”等主题赏花线路,吸引各地游客感受春日浪漫。
携程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我省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30%,机票订单量增长21%,酒店订单量增长14%,位列全国热门旅游省份前列。其中,北京、天津、西安、石家庄、上海位列主要客源地前五,其中北京游客占比达25%。
以花为媒激发春日消费活力
微风和煦、春花烂漫。如何让盛放的春日图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成了我省各地文旅部门及景区的必修课。
近日,阳泉市借一城春色,推出了“十里桃花映山城”——2025“阳泉消费季”桃河市集活动。该活动以“公园+赏花+文化+消费”为核心理念,打造了一场春日嘉年华。活动融合非遗市集、实景演艺、花仙子游园等精彩纷呈,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赏花、踏青消费。
与此同时,太原植物园推出“春日花展”,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60%,太原市植物园科研科普部工作人员表示,该园针对儿童推出了研学活动,并在园内的家庭菜园推出租赁土地服务,游客在欣赏植物的同时,还可以动手实操,把春天的喜悦带回家。在五台山景区,踏青高峰如期而至,带动周边农家乐入住率达90%。
携程研究院分析指出,我省通过“节气+文旅”模式,成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深度融合,以多元化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本报记者 曹翀 文/图)
户外经济升温背后的活力密码

近日,在山西省体育中心气膜馆,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跳绳。
春日的太原汾河畔,一群骑行爱好者正沿着滨河自行车道飞驰而过,头盔下的笑容与阳光一样明媚。不远处,孩子们在大人的陪伴下河边撒网捞鱼,嬉戏玩耍,勾勒出城市里独特的“户外生活图景”。随着气温回暖,蛰伏一冬的消费热情正通过户外运动全面释放。记者走访电商平台、运动品牌商家及多个户外活动现场,探寻春日经济背后的活力密码。
滑板、露营装备销量翻倍
据天猫《2024春季运动户外消费趋势报告》显示,3月以来滑板类目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10%,女性消费者占比达43%。骑行装备中,单价3000元以上的公路车销量同比翻番,露营野炊类新品数量增长60%。第三方机构魔镜数据则指出,冲锋衣头部品牌均价上涨12%,“专业级”标签商品占比提升。
这一趋势在本地商家处得到印证。在北美N1艺术购物中心的一家滑板店内,店主指着印有敦煌壁画图案的联名款滑板介绍,“今年女性顾客占比从30%升至45%,‘重量轻、颜值高’的产品最抢手。”记者注意到,店内展示区贴着“小红书同款”标签,多名消费者正对比测评视频挑选护具。
骑行协会报名人数激增
“协会春季招新才半个月,报名人数已经超过去年同期的1倍。”太原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的工作人员翻着登记表告诉记者,协会会员人数从年初的800人增至现在的1300余人,每周三晚的固定夜骑活动已需要分三批出发。在迎泽大街某捷安特门店内,正在选购骑行裤的上班族小刘展示了她手机里的群聊记录:“我们‘汾河女子骑行团’去年才30多人,今年开春直接扩到两个满员群,新人得排队等老会员退出才能加入。”
4月6日上午9时,记者在汾河湿地公园观景台看到,身着各色骑行服的队伍如流动彩带般掠过。刚刚结束30公里训练的“长风青年车队”队长宝儿摘下头盔,指着车架上绑缚的能量胶和GoPro笑道:“过去训练包里装工具,现在还得备齐运动相机和补光杆,周末刷完晋阳湖路线,剪辑骑行VLOG比骑车还费工夫。”他的车队微信群显示,最近群内骑行数据打卡量上涨了30%,成员人均周骑行里程突破80公里。
从专业装备到“定制化”体验
“过去登山客追求专业性能,现在更多家庭用户想要‘能拍照、能发圈’的产品。”探路者太原某商场的负责人拿出一件渐变色防晒衣举例,这款产品在衣摆处设计了反光logo,夜间拍照更出片,上市两周销量特别好。骆驼户外的工作人员则提到,他们推出的“一室一厅”速开帐篷,让搭建时间从30分钟缩短到3分钟,“消费者连说明书都不用看”。
细分赛道的爆发让从业者始料未及。某快消服装店店长透露,女性健身裤和儿童平衡车销量环比增长超200%,而山西本土品牌“户外故事模型”售卖的应县木塔拼装模型,将传统文化与户外场景结合,已售数量超过1000。
政府支持叠加商家创新
“周末停车场排队超过半小时,户外装备区试穿冲锋衣的顾客挤到过道。”万象城某运动品牌店员向记者透露。记者查阅大众点评发现,3月以来太原主城区核心商圈中,“户外”“露营”等关键词搜索量环比增长90%。
在政府促消费政策的支持下,本土商圈各出奇招。在太原一购物中心,某运动品牌店员向记者透露,3月以来骑行装备销量增长明显,商场为此推出“运动消费满1000元赠50元餐饮券”活动。相邻咖啡店店员证实,周末约三成核销券来自购买自行车配件的顾客。
最具人气的当属钟楼街市集。4月6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文创摊位前聚集着拍照的年轻人,临时搭建的幕布循环播放太原城市宣传片。市集主办方表示,活动通过“运动元素布景+本土品牌快闪”引流,周末单日客流量较平日提升四成。() 本报记者 崔艳霞 文/图
鲜美春菜 丰富百姓“菜篮子”

菜市场中的春菜
春回大地,大江南北的“春菜热”悄然兴起。菜市场里,摊主们将带着露水的时令鲜蔬码放整齐,叫卖声不绝于耳;年轻人在电商平台上快速下单,新鲜的香椿、荠菜、春笋,一小时内便能送到家门口;直播间里,主播们热情洋溢地介绍当季的时蔬,消费者一边观看直播一边下单购买,将春天的味道收入囊中……
“春分吃春菜”的习俗由来已久。所谓春菜,并非特指某一种蔬菜,而是对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时令菜蔬的统称。
从南到北,都有自己的春菜可选
春菜的品种往往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春分吃春菜,往往具有很强的地域属性。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春菜的地域界限正在被打破。通过短视频的鲜活演绎与直播间的沉浸式体验,电商构建起一座横跨山海的味觉桥梁,让天南地北的观众们不仅能看到各地独具特色的新奇春菜,更能品尝到其美味。从岭南润泽水田中生长的嫩绿水芹、清脆爽口的西洋菜,到北国初融冻土上冒出的鲜香荠菜、清新怡人的莴笋……种类繁多的春菜跨越地域,来到了消费者的手上。
“小的时候我经常从老家的榆树上钩榆钱叶蒸着吃,长大以后来了城市就没怎么吃过了,现在从网上就可以下单购买榆钱,每斤9-14元不等,下单后第二天就可以到货。跟面粉拌在一起蒸熟,满满的小时候的回忆。”市民姚先生向记者介绍起了他购买榆钱的经历,姚先生夫妻俩平时基本是在家做饭,他的妻子何女士是云南人,三四月份的云南盛产各种春菜,但来到太原生活后,菜的种类少了很多,“我从小就是吃折耳根长大的,太原很少有卖的,虽然美食也有很多,但还是感觉少了些什么,不过今年我发现有几家菜市场有了折耳根、芝麻菜、面条菜这些品种,虽然价格比老家的要高,但总算吃到了家乡的味道。”随后,何女士指着手机里的蔬菜宴照片向记者介绍每种蔬菜的做法及口味。
3月以来,京东春菜销量同比增长103%。其中,草头菜、芝麻菜、面条菜、苦菜、折耳根等春菜以突出的同比增速成为春菜市场的新星,这些特色春菜突围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口味、健康与新奇体验的多元追求。
低卡养生,备受健身人士的青睐
传统养生理论认为,作为时令蔬菜,春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能增强免疫力。例如菠菜,富含维生素C和叶酸,有利于呼吸道健康,还能减轻过敏症状;春笋膳食纤维丰富,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自从加入健身大军,我对饮食逐渐重视,开始关注各种蔬菜所含的营养,含有板蓝根药材基因的板蓝根青菜,清热解毒的蒲公英、消炎杀菌的折耳根、温养补血的益母草和富含钙质的荠菜,这些我都尝试过。”“00后”的张女士谈到对蔬菜的选择,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起来,“为了减肥,每顿饭我都要计算食物的热量,这个芝麻菜有种独特的辛辣口感,而且它低卡高纤,我每次做轻食沙拉都会加一点,还有面条菜,只要稍微加一点面粉和很少的油就可以蒸成一道美味。”
根据《经济日报》的调查,不同人群对小众春季蔬菜展现出独特消费偏好。女性消费者偏好刺嫩芽、绿珍珠西葫芦等口感鲜嫩的蔬菜,男性消费者则偏爱珍珠菜、藠头等风味浓郁的蔬菜。此外,“80后”消费者以超五成的交易量占比稳居春季蔬菜消费主力;“00后”消费潜力巨大,春菜消费增长较快。在口味选择上,“00后”和“90后”更倾向鲜嫩脆爽的蕨菜、清甜软糯的毛豆米;“70后”和“60后”偏好辛香提味的小蒜头及家常风味的油菜薹;“80后”尤为青睐味苦但健康的蒲公英、苦菜等。
随着气温进一步回升,大量春菜迎来上市,届时,消费者的选择会更多样,春菜价格也将更实惠,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需求的不断升级,春菜市场将迎来更多创新化、健康化的变革与发展。(本报记者 孙煜坤 文/图)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