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演唱会经济管窥
发布时间: 2025-04-08 21:18:19    来源:山西市场网

文旅热潮中,形成了多种产业链条,其中构成的文化消费市场中,演唱会经济正呈繁荣之势,其中的政府搭台,民间助推呈火热状态,表面上拉动了经济,其实,这种经济现象只是局部的一抹亮光,根本没有强大的力量拉动经济。2024年上半年全国演唱会票房总收入达101.4亿元,从数字经济上分析,这已构建成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深入剖析后会发现,演唱会经济并非能支撑起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相反还存在一些隐忧。

经济学界有一种财富分配定律,即经济分配形式,演唱会所产生的巨额收益大部分流入了个人腰包。明星、经纪公司等作为演唱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拿走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利润。以一场大型演唱会为例,明星的出场费往往占据成本的相当大比例,再加上经纪公司的分成,留给其他环节的资金相对有限。这与传统产业不同,传统产业的利润分配更为多元化,且呈现倒金字塔分配图型,利润率也会有比例地投入到扩大生产、研发创新、员工福利等多个方面,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而演唱会经济中这种集中化的财富流向,无法像实体产业那样形成广泛而比例协调的经济辐射效应,对整体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小,甚至微不足道。

虽然演唱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带动周边餐饮、宾馆等行业的短期繁荣,但这种带动作用是极为有限且不稳定的,波动性非常大,不足以构成产业经济的形成条件。许多年轻人为了追逐自己喜爱的明星,不惜花费高价购买门票,甚至千里奔赴演唱会现场。这些高价门票往往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当大量可支配收入被用于购买演唱会门票时,必然会减少在教育、文化、日常消费等领域的支出,从宏观角度来看,这并不利于消费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饭圈文化作为演唱会经济的重要支撑,其本质也并非一种健康的产业形态,尤其难以打出餐饮品牌。只重视一时的明星效应,很难让品牌餐饮业从文旅角度和地方角度落地。饭圈文化过度强调粉丝对明星的盲目追捧,营造出一种非理性的消费氛围。粉丝为了支持偶像,不仅在门票上一掷千金,还会在明星相关产品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这种消费行为更多是基于情感冲动而非理性的经济考量,容易导致资源的失衡。同时,饭圈文化中存在的粉丝互撕、数据造假等不良现象,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无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演唱会经济虽然也是一种产业性经济,但地方受各种条件限制,难以从发展产业经济的角度打造出一个形成产业链条的持久性平台,总是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创建一个短暂的平台,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名义,为某种文化现象或者某个明星,举办一二年文艺会或者一二场演出会,还没配套形成文化产业,这个活动就结束了,另一种文艺活动就匆促上场了,浪费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也给人创造了一种文化乱象。文化行业同样需要工匠精神。

同时,演唱会经济依赖于明星的人气和市场热度,一旦明星出现负面事件、人气下滑或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演唱会经济就会迅速陷入低迷。例如,某些曾经备受追捧的明星因道德问题被曝光后,其相关演唱会的票房和关注度都会大幅下降。

演唱会经济虽然在短期内创造了可观的票房收入,但我们应当从文化视角认识演唱会经济的本质,确立其拉动经济的产业属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演唱会项目,确立其经济链条的科学辐射和定位,规范演唱经济的基本属性,以此真正推动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使演唱经济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和逻辑框架。(江平  李宏剑)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2624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