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心归之处是团圆
发布时间: 2025-01-27 09:54:08    来源:本站

春节,宛如一场盛大的心灵归巢,在寒冬岁末,温情地召唤着四方游子。长大离家读书后,回家过年就成了每年最义无反顾的一场奔赴。当街头巷尾被大红灯笼装点,喜庆的春联映红家门,那是生活在宣告对美好的执着信仰。

天蒙蒙亮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将我从梦中唤醒,伴随着厨房里叮咚奏响的交响乐,恍惚间我好像回到了儿时的春节。总说小孩子喜欢过年,是因为只有在那几天,可以不受限制的吃糖果、喝饮料,还能收压岁钱、放鞭炮,以及闯了祸有那句“大过年的别打孩子”庇护。我转头看看枕边叠得整整齐齐已经试穿了无数遍的新衣服,今天终于能正式亮相了。

该是贴春联的时候了。如果谁家有个会写书法的“别人家的孩子”,在腊月里会收获大人们如潮的好评和表扬,还有小伙伴们“愤恨”的小眼神儿。爸爸站在凳子上,我负责在一旁递剪刀和胶带,他一边调整位置,一边反复比划,我时不时需要站远一点看看贴的是否端正。“福”字是要倒贴的,寓意“福到了”。简简单单一个“谐音”,承载的是数不清的温情和对美好的期待。

春节的高潮,总在除夕夜到来。厨房里,奶奶和妈妈忙得脚不沾地,现炸的丸子在锅里噼里啪啦,香气把馋虫瞬间勾出,捏一颗刚出锅的放进嘴里,被烫的上蹿下跳。包饺子则是除夕夜最温馨的环节。大人们熟练地擀皮包馅,我因为包的饺子太丑被分配负责摆放,往饺子里藏硬币是除夕夜最神圣的“博彩”环节。每当有人咬到那枚硬币时,总会引发一阵欢笑和祝福,那一刻的热闹,将年的气氛推向了顶点,我数不清多少次,为了吃到那枚硬币而吃撑了肚子。

饭桌是时间的年轮,一圈圈刻下一年年情感的记忆,一口口“饺饺”如月,一家家煮沸团圆,成就了中国家庭一年一度最高的仪式感。全家人围坐一起,端起酒杯,讲着过去一年的故事,畅想着未来的光景。这时的年味,是一种幸福与满足的沉淀。

小时候春晚是赵本山,提醒我们看完这个小品就可以出去放炮了;长大后春晚是背景音,陪着家人分享这一年的喜怒哀乐。诚然,长大后的我们不再分享“怒”和“哀”,被问的话题也从“期末考了多少分”变成了催婚和催生,但回忆过去是个不会出错、其乐融融的话题。当烟花呼啸升空,炸开漫天华彩,这一刻,所有的如意与不如意都被点燃升空。仰头看着那璀璨,新岁的憧憬在眼底放光,这转瞬即逝的绚丽,却是岁岁年年忘不了的浪漫年味。在中国,年味是民俗画卷,是阖家诗篇,是梦想的烟火信笺。

春节,不只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与载体。它让我们停下忙碌的意义。在闪烁彩灯的光影中,在春联里的诗意中,在饭桌前的欢声笑语中,春节的年味从未改变。这份年味,不是炊烟袅袅的乡愁专属,也不是高楼大厦的霓虹妆点。它穿越时光,从古老的习俗中汲取力量,又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灯火里的中国年,是一种仪式感,更是一份文化的守望。无论世界如何改变,那份关于团圆与温暖的记忆,永远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延续。

一程山水一程年,心归之处是团圆,希望年年有余的从容,化解世间所有的行色匆匆。(见习记者 杨楠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3680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