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西省内办学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强、招收学员最多、专业门类最为丰富的公益性专职老年教育服务机构,近年来,山西老年大学通过党建引领,不断探索老年教育新实践,丰富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引领区域老年教育工作,让优质老年教育服务惠及更多群体,努力打通了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
坚持党建领航 解决老年教育供需短板
智能手机如何使用?隔代教育怎样更好?中医药膳有哪些?……时代在变,老年人的需求也在变。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这件事不分年龄。”家住太原市桃园路的王女士今年60岁,刚刚办完退休手续,打算到山西老年大学学习。参照2025年的课程安排,王女士计划从《数码摄影》课程入手,为退休后的旅游做准备。
和王女士一样,每年太原市都有10000多名退休老年人走进山西老年大学,学习各类课程,充实晚年生活。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老年大学在各地兴起。1986年,山西老年大学正式创办。2020年,全省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时,原山西老年大学、山西省离退休干部教育(网络)中心、山西省离退休人员咨询服务中心重组为现在的山西老年大学。
山西老年大学教务部部长史慧玲介绍,过去老年大学服务对象比较单一,以离退休干部为主。现在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养老理念的升级换代,老年教育培训服务出现爆发式增长。
“最抢手的一个班,不到10秒就被预订完。”史慧玲表示,目前山西老年大学实行网络报名,每到开学前报名,大多数班级都是几分钟之内报满。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60岁以上人口为660.7万,占总人口的18.92%,老龄化程度已经高于全国水平。“老有所学”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必需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在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上加大投入,老年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但同时,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的数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老年人的需求,老年教育依旧面临供不应求的矛盾。
面对老年教育现实供应总量与需求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距,山西老年大学深刻意识到,新时期新形势下,发展老年教育,必须坚持党建领航,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对继续学习教育的新期待。
有了明确的目标,山西老年大学积极“破题”。一方面不断增加完善课程体系,现开设15个专业、58类学科、88门课程、249个主体教学班。同时,积极推行“主校+分校+教学点+教学指导基地”办学模式,目前已创办15所分校,设立6处教学指导基地;还创建了“指尖上的老年大学”,录制“15分钟微课”,让老同志们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处学习;联合打造“山西老年大学IPTV电视专区”,实现更大程度更加广泛的远程教育。
凸显教学强校“亮色” 擦亮政治建校“底色”
在增加老年教育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山西老年大学也在着力提升老年教育的质量。
“老年学员的需求也是与时俱进的,对于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史慧玲介绍,老年乐器教学,之前是以基础演奏为主要教学目的,现在很多老年学员一出手都是准演奏水平,需要教师指点拔高。
有专家表示,老年教育供给质量的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单一。其特点是老年教育的现实供给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不相适应。
为了更好地为老年学员服务,山西老年大学近年来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不仅丰富了文体生活类课程,还增加了旅游文化、智能手机、心理疏导和隔代教育等。
“适应老年人养老从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的新趋势,我们注重把老有所教与老有所学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强化老年教育的教育功能,从休闲娱乐型教育逐步向发展参与型转变。”
山西老年大学党群工作部部长毛治国介绍,根据老同志文化程度、学习需求、学习目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分基础班、提高班、研修班阶梯式教学,每个层次都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明确的区分和规范;授课环节上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精讲多练,因需施教,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现在老年大学的学员,不少都是老党员,尽管退休了,课堂上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毛治国说,山西老年大学始终坚持政治引领,把党的建设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聚焦组织建设,通过组织学员中的党员,让老年大学的党建阵地“添活力换新颜”。
如今,山西老年大学主体教学班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老党员在校主动“亮身份”,不仅协助管理班级事务,还主动服务学校党建工作。
临时党支部负责人利用课前时间组织学员集中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定期推荐学习资料,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实现思政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覆盖。
同时,山西老年大学还创新建立“主题党日”等党建学习特色模式,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爱心送温暖、百部影片百堂课学员思政教育影视周等活动,不断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强化融合共享提升 特色兴校“成色”
去年以来,山西老年大学大力整合教学管理资源,积极拓展教育教学“新模式”。把课堂开到社会上,不仅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学习氛围“热”起来,更是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老年学员退休文化“富”起来。
2024年10月,山西老年大学举办“歌唱盛世情暖重阳”欢度重阳节专场文艺演出;11月,组织“翰墨凝香书盛世·锦丝寄情谱华章”书画绳结作品展。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山西老年大学志愿服务队又一次走进新建社区老年幸福院,开展“爱满幸福院 志愿暖人心”活动,为老人们送去了真挚祝福和暖心礼物。
2024年,山西老年大学还连续举办了教学成果观摩周、银龄讲堂公开课、教学成果汇报展演等系列活动,通过教师点评、学员品鉴等互动平台,搭建起了教学相长的桥梁,让更多老同志们以作品为媒,传递爱党爱国情怀。
近年来,山西老年大学还积极拓展老有所为新领域,先后组建了学雷锋志愿者、医务志愿者、文化惠民志愿者、老年网宣员、助教志愿服务5支队伍,开展了理论宣讲、文艺演出、公益课堂、文化辅导、环境治理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展示了老年大学良好形象。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把老有所教、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为结合起来,引导老年学员进一步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回馈社会,更好展现新时代老年人“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精神风貌。
在做好自身教学工作的同时,山西老年大学主动发挥省级老年大学的引领示范作用,强化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的办学导向,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在现有基础上,把省级老年大学建成本省老年教育的教学示范中心、理论研究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远程教育中心,同时研究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让老年大学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老年公寓,实现开放式办学。
山西老年大学还将在自身办好办强的基础上,加强对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支持力度,让省级老年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向基层、社区辐射,以办学模式示范、教学人才输出、教学业务指导、助教志愿服务、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成果展示、教学资源配送等方式,持续发挥对基层老年教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全力推动提高基层老年教育质量和水平。
山西老年大学将继续以党建工作引领老年教育事业,继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成果进学校、进课堂,持续提升老年教育办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为推动新时代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