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的融合
发布时间: 2024-12-24 19:17:30    来源:本站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必须自觉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教育教学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文化基础。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工作相融合,不仅能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还能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及艺术修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一)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高校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促使他们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提升高校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科学研究的重任,还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作为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高校德育工作在培养大学生德育素养、提高大学生德育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孝悌忠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等思想理念,是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资源,具有启迪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可以丰富高校德育工作内容,提升高校德育工作实效。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自觉用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用先贤教诲来提升自己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的途径

(一)优化课堂教学体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首先,高校应开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必修课,如经典诗词阅读、书法绘画鉴赏、非遗传承等,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专业课程教师也要灵活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中,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高校应着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运用地方文化资源丰富高校育人实践

通过参加文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应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将民族精神与教育精神相结合,充分发挥地方优秀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高校应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文学艺术、民风习俗、红色文化、风景名胜等地方特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地方文化的乡土魅力。例如,访问手工艺人聚居的村落,如剪纸村、刺绣村等,了解传统手工艺制品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还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制品,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加热爱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雷彤)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7441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