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和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当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一、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将大数据技术和手段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对大量的教育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实现教育内容的精准供给和个性化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及时反映学生学习状态和兴趣变化,帮助教师快速调整教学策略,还能促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个性化水平。
二、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首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数据化管理。高校通过对学生行为、兴趣和思想倾向等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支持,有利于对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管理。
其次,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教育资源和学习路径。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偏好,大数据技术可以为他们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再次,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细化评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准确的学习数据。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并给出相应的个性化建议,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大数据技术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跨地域、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与分享,拓宽视野。
三、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一)高度重视大数据应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打破旧观念的禁锢,将大数据理念贯穿于思政教育的各个方面,发挥大数据巨大容量和快速传输的特点,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早期分析,使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更加准确、合理。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制约。教师应当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大数据的应用,积极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基地的构建,使大数据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创新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通过大数据技术准确搜集、统计、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动态,以大数据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其次,要积极利用大数据库对学生开展多元化评价。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最后,高校要充分了解大数据的优点和潜在的风险与隐患,构建相应的安全预警体系,强化资料管理,保证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科学运行。
(三)创新工作载体
高校思政教育应积极掌握学生对于网络的诉求,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利用网络视频、新媒体平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社会正能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学习网络新语言,与学生积极互动,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以大学生喜闻乐见又乐于接受的方式增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的洗礼。
(四)创新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责任感强的网络思政人才队伍至关重要。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想政治工作者要具备大数据思维,掌握大数据运用能力。最后,高校网络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大数据技术人才的培训,帮助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既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也是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育人路径,牢牢抓住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切实掌握好大数据技术,推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任雨琦)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