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两个结合”发挥着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两个结合”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和坚实的理论支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两个结合”的重要性,对于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两个结合”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凸显了“两个结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将“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中,不仅可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方法论支撑,而且可以进一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社会现实、把握时代基调,同时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相结合,以此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有助于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际,明确提出了“两个结合”这一重大理论,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党的二十大报告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将“两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一代青年的关键。这对于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与社会思潮不断碰撞,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流派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加深。高校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据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深刻把握时代变化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运用“两个结合”的视角和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思想水平,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分析各种错误思潮的根源,引导学生有效抵御这些不良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指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
三、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提供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两个结合”蕴含着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内在逻辑精髓,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守传统与追求革新提供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活力,关键在于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鲜明地彰显了“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全面深刻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境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充满活力,是因为它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融入党的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与学生的需求。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价值引领和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应将“两个结合”的重要内容与实践要求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重要保障。(石雨诗)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