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一家销售首饰的店铺陈列的“一口价”黄金饰品。见习记者 郭星秀 摄
编者按:今年以来,黄金价格频频走高,国内黄金市场一直保持着热度。其中,造型独特的“一口价”黄金饰品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然而有些消费者购买“一口价”黄金饰品后发现,其按克重换算远高于市场价,而且在换购或退货时更是困难重重,觉得自己被商家套路了。究竟什么是“一口价”黄金饰品?黄金饰品商家能不能以“一口价”售卖?这种销售模式暗藏哪些玄机?为何频频被消费者投诉?本报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一口价”黄金暗藏美丽陷阱
在黄金消费领域,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一口价”金饰备受追捧。而“一口价”黄金饰品这一销售模式听起来简单明了,实则暗藏玄机。
“一口价”黄金 因何价位更高
当前国内黄金零售市场除了传统的按克计价模式外,还存在着“一口价”销售模式。“一口价”黄金,即将金饰价格与加工费相结合标出一个总价整体推出。近年来,随着黄金首饰制造工艺的提升、设计水平的提高、IP概念及国风文化元素的注入,珐琅、钻石、玉石等其他材质的组合应用,部分黄金首饰已经融入了很多不能用传统克重所量化的价值,所以“一口价”金饰价格往往远高于金价本身。
“一口价”产品的工艺更复杂精细、延展性好、硬度高不易变形,常见的“一口价”黄金有3D硬金、5G黄金、传承黄金、古法黄金等;款式更新颖多样,很多品牌会与一些火热IP合作出一些联名款,如潮宏基和三丽鸥联名、曼卡龙和甄嬛传联名、老凤祥和高达联名等,吸引了年轻群体的购买。
据太原市茂业天地商场周生生店员介绍:“现在‘一口价’黄金也挺受欢迎。款式设计新颖、独特,吸引了大量追求时尚和个性的年轻人。同时,虽然‘一口价’黄金的单价较高,但是一般多为小巧简约的款式,克重比较小,总价相对较低,满足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的需求。”
“一口价”黄金 每克竟超千元
“七夕当天,我在周大生给女朋友购买了一条足金项链,‘一口价’4201元。”太原市民张先生说。当时金店销售人员告诉他,这个项链采用了5G工艺,是设计师款,张先生没有多想就买了下来。但送给女朋友后,两人一核对才发现,这个项链的重量才不过3.3克,相当于平均每克金价1273元。若按照当天店内黄金价格683元/克算,其实这个项链价格也才不过2253元,相当于手工费近2000元,“手工费收得比金价还贵!”张先生吐槽。
无独有偶,在六福珠宝,记者看到一款镶嵌了碎钻的黄金吊坠,2.43克的吊坠“一口价”价格竟然高达4010元,相当于每克1650元,而该店当日金价为673元。问及价格如此高昂的原因时,店员表示,这款吊坠,运用了古法金镶钻工艺,纹理细腻、有质感分量,工艺难度较高,更加牢固、不易脱落。记者计算后发现,该款饰品溢价近2375元,令人瞠目结舌。
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走访了多家金店,发现“一口价”黄金饰品的实际克重往往被隐藏,需要消费者主动追问,或者动手翻找吊牌标签去寻找。甚至在太原市迎泽区柳巷铜锣湾步行街皓鑫珠宝询问“一口价”饰品时,店员表示对实际克数不知情,“我们都是按件计价,不问克重”。如果按照最终售卖价格计算,“一口价”金饰每克黄金的单价基本都在1000元以上,远超品牌当日金价。
“一口价”黄金 置换暗藏套路
为了突出“一口价”产品的独特性,销售人员多次强调工艺先进和款式精致。近期记者调查的周大福、周生生、老凤祥、老庙黄金等大型连锁品牌店均表示,产品可在全国同品牌门店享受置换服务。然而,这一看似吸引人的置换政策,也暗藏套路。
“买的时候没有细问,现在想换才发现好麻烦!以旧换新或更换款式都要承担高额的折旧费、工艺费等额外费用,算下来需要不少钱。”林女士直呼“亏大了”。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像周大福等黄金品牌的置换要求复杂,像是给消费者出了一道数学题。买的时候都是“一口价”,但置换规则却各不相同。主要置换方式有两种:一是按克重置换。“一口价”黄金在置换时只按实际重量,根据置换当日的金价及工费补齐差价;二是同价置换。“一口价”黄金只有在同品牌店铺置换时,可以以发票上的价格抵扣相应金额,再补齐差价。此外,部分品牌置换需要支付一定的折旧费,根据品牌不同还有其他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作为商家,应该清晰地区分黄金品类,把商品的实际含金量、克重和置换规则详细的告知消费者,把知情权还给消费者。(谭明明 郭星秀 王泽宇)
“一口价”黄金胜在款式新颖
今年以来,“一口价”黄金饰品频频被消费者关注也屡次被消费者投诉,为此,记者采访了山西省黄金珠宝行业协会秘书长米乃平,为广大消费者解开一口价金饰的“秘密”。
米乃平在采访中介绍道:“首先,一口价金饰是黄金珠宝饰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运而生的一种计件销售方式,其工艺、款式和设计往往更加时尚新潮,所以近些年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热度不断上升。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这是一种合法合规的售卖方式。事实上,计件售卖在国际珠宝品牌中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销售方式,例如我们熟知的卡地亚、宝格丽、梵克雅宝等国际知名珠宝品牌,也都是按照计件售卖的方式标价出售商品的,但并没有人为此感到不妥。反观国内黄金珠宝市场,却经常因为一口价金饰的价格和克重问题产生消费纠纷。本质上来说,一口价金饰并不是一种套路或陷阱,只不过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当充分知晓按件计价和按克重计价的区别。”
某珠宝品牌销售人员表示,“一口价”的黄金饰品相比按克售卖的黄金饰品款式相对精致,工艺也比较复杂。同样克重的黄金可以做得更大,款式更加新颖时尚,所以受到一些年轻人的喜爱。
正在挑选金饰的消费者李女士对记者讲道:“现在看的上的款式几乎都是一口价,按当日金价换算下来的话确实很不划算,但买饰品主要还是为了佩戴,所以款式更重要一些,如果想要保值或者投资理财,直接去银行买金条要合适的多。”
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卖家在售卖一口价金饰时多数只标注价格、含金量、工艺,很少在显著位置标明克重,更有甚者完全不标克重。即便消费者看中款式,想自己来算个账,不少商家也是避而不谈。这样的“回避”态度,不仅容易在初始交易环节误导消费者,也让消费者在后续退换货等环节面临一定困难。
米乃平表示,商家在销售一口价金饰时故意隐藏克重信息,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严重侵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有权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包括其材质、重量等关键信息。一口价金饰虽然以设计、工艺等附加值为卖点,但克重作为衡量黄金价值的重要标准,不应该被忽视或隐瞒,对于商家来说,价签要醒目规范,不能遮遮掩掩,产品名称、详细价格、含金量都应该清楚明白,这也是法律规定的“明码标价”的基本要求。消费者在选购金饰时一定要询问清楚商品的主要信息,防止不法商家“钻空子”。(杨楠)
商家应主动标识克重等 让消费者买的明明白白
近年来,随着黄金价格持续走高,消费者购买黄金的热情只增不减,国内黄金饰品市场堪称“百花齐放”。其中,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一口价”黄金也逐渐在市场走俏。然而,根据中消协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投诉热点分析及典型案例显示,黄金销售不规范现象频发,“一口价”黄金饰品纠纷明显增多。
“一口价”黄金饰品又称按件计价,即该产品不按照克重单价计算售卖,而是由金店直接定价销售,价格中包含手工费和品牌价值等,价格一般比以克计价的黄金售价高。
那么,“一口价”黄金饰品商家究竟能不能以“一口价”售卖?在售卖过程中,又是否该明确标识其克重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山西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张佳。
张佳表示,“一口价”黄金由于侧重工艺和款式,其价格一般略高于普通黄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商家必须以诚信经营为本,应在吊牌上主动标识价格、工艺、含金量、克重,让消费者买的明明白白。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如商家未告知黄金饰品的真实情况,则商家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如商家黄金饰品并非足金或克重不足,消费者并不知情,则商家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此外,在2022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规定中明确,“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价格欺诈行为: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张佳提示,消费者在选购黄金饰品时一定要警惕销售话术,要仔细了解其成色和克重,尽量选择信誉良好、售后完善的品牌或商户,切勿贪图便宜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黄金饰品。
在购买黄金饰品时,消费者务必要保留好相关凭证,如发票、鉴定证书等。如发现问题,应尽快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无果的,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寻求帮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王洋)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