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建设
发布时间: 2024-07-30 11:34:59    来源:本站

摘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的重要成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着眼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式增长与飞速传播对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产生了较大影响。鉴于此,高校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探索“互联网+课程思政”的创新性教学模式,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本文以互联网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创新路径,以期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成为教育创新的关键议题。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深刻地影响着教育领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但在拓宽教育边界的同时,网络信息过载也为课程思政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1]。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构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课程思政体系,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带来的机遇

(一)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通常依靠高校思政教师个人深厚的知识积淀,再加上教师自主查阅相关文件资料,课前熟悉教材内容,内化吸收后再为学生传授知识。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术研究、新闻报道和专业观点等教学资源,并将最新的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中,使课程思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教材,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边界,丰富教学内容。

(二)拓宽课程思政教学渠道

互联网集文字、视频等信息资源于一体,将其引入思政课堂,可以拓宽教学渠道,为学生提供广泛而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详细来说,网络平台包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电子图书、学术论文等多样化在线学习资料,随时随地深入学习,这有助于打破课程思政教学局限于课堂的模式,拓展出更多的学习渠道,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外,互联网的崛起为思政教学提供了广泛的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分享观点、参与话题讨论,形成开放的思想交流氛围。这种开放式互动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互联网中汲取知识,拓展自身视野。

(三)提高学生思政学习积极性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在线互动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新型教学技术使思政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和讲述思政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此外,互联网还为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和参加线上思政学科竞赛的机会。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促使学生主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逐渐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路径

(一)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高校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育人体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依托高校现有网络平台,建设思政教学专属模块,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视频、学术资料等资源整合起来放入专属模块中,便于师生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第二,建设社交学习平台,在平台内开设在线讨论和协作项目,学生在平台内分享自己的思考、了解他人观点的同时,合作完成思政项目,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形成互助、开放的学习氛围;第三,搭建个性化学习系统,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结合数据分析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其推荐合适的思政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服务;第四,整合社交媒体资源,将思政教育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社会、文化等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利用互联网,教师可及时传递与思政相关的社会新闻、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为社会贡献自身力量的精神。

(二)加强网络信息管理,营造安全和谐的课程思政学习环境

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如何引导学生识别、筛选网络信息也是思政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络信息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详细的网络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行为准则和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行规范,并制定严格的审核流程,以确保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2]。其次,利用先进技术建设智能化监测系统,实现对网络平台的自动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信息,及时防范潜在问题,保障网络空间的清朗。再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监督,设立匿名举报通道,鼓励学生主动举报不良信息,并设立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参与维护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最后,学校应该开设网络素养课程,提供实用的网络安全知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培养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和抵制能力,使其在网络环境中能够保持理性、积极的态度。

(三)构建智慧化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

构建智慧化教学评价体系是提升思政教育育人效果的重要举措。首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学生学习行为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学生在线上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学科竞赛等多方面的信息,并详细分析这些数据,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优势、学业进展等情况,以便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持。同时,基于学生的学科水平和思政素养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为每名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3]。其次,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指标,智慧化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要关注其思政综合素养的发展。为此,评价指标应该体现学科成绩、参与社交媒体思政讨论的活跃度、参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情况,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更精准地评估思政教学的育人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然而,互联网与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协同合作,才能构建有效的互联网协同课程思政教学育人体系,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曹嘉伟 陈晋 李佳欣

 

基金项目: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项目“课程思政研究中心”(KCSZSF0201);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KCSZSF0103);2023年度陕西本科和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课程群建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模式研究”(23BY194)。

 

参考文献:

[1]康菲.“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5):67-68.

[2]雷志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才智,2016(25):23-24.

[3]范帅邦,刘蕊,王晓彤,等.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型课程思政建设问题与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大学,2023(21):133-136.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翟培辰】

0.2435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