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sxscdbrmt@163.com
消费者维权工作站 0351-4067522
山西市场导报社主办
面向市场·关注民生
高校诚信文化建设的逻辑内核和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 2024-07-18 11:07:01    来源:本站

一、高校诚信文化建设的逻辑内核

诚信是做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高校诚信文化建设对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诚信文化建设的逻辑内核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重要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历史必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重要支撑

首先,社会主义的诚信思想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分析。马克思也认为“信用,在它的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源于双方之间的相互信赖,信赖的依据是诚信,是道德的支撑和保障。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的虚伪进行批判。恩格斯指出“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甚至尽可能地互相表示友爱和亲善。但还是同从前一样贪财和自私,当时一切基于商业角逐而引起的战争就时时露出这种贪财和自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资本家们为了追逐利益,控制资本,因此交易之间缺少真诚的往来和信任,只是为了利益而虚假迎合和表面信任,当利益发生冲突时,资本家之间的信任和友善就消失殆尽。最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了共产主义道德的实现。他们认为,基于共产党的性质,共产主义道德的存在是合理的。马克思认为共产党与其他无产阶级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且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存在阶级上的差异,因此共产主义社会中能够实现良好的道德,形成诚信友善的风尚。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历史必然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既是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评判个人道德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与人交往的重要基础,更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延续的重要原则。首先,诚信是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荀子·不苟》中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于君子而言,想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诚信和诚心最为重要。《礼记·乐记》中提到“著诚去伪。”为人处世要多些诚信和诚心,去掉虚伪的部分,诚信是做人的重要品德。其次,诚信是与人交往的重要基础。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在与人交往和进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诚实守信,就无法生存在这个世界。最后,诚信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延续的重要原则。《左传》中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诚信于国家而言是重要根基,于个人而言是为人处世的依据。诚信始终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始终是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道德法宝。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方面,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感染力,对于规范个人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品德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让大学生树立“明大德、守公德、 严私德”的意识,诚信文化建设是重要一环。通过高校诚信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新时代青年的手上,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拥有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从而才能够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

二、高校诚信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赋予高校学生新的使命和责任,高校诚信文化建设需要多方主体形成有效合力,社会要形成良好诚信风气、高校发挥关键教育作用、家庭发挥榜样引导作用以及个人需要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一)社会形成良好诚信风气

高校诚信文化建设离不开全社会弘扬诚信文化,构建良好社会风气,也离不开对反面案例的坚决抵制和谴责。一方面,全社会要弘扬诚实守信的风气,传播正能量。社会环境和风气对于尚未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高校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诚信的社会风气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学生诚信品德的建立。另外,媒体是党的喉舌,是传播社会正能量和主旋律的重要窗口。全社会要以媒体为媒介,采用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各类平台和方式宣传诚信的重要性,为当代高校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践行诚信理念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另一方面,社会要对反面案例进行坚决地抵制和谴责。对反面案例的谴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警醒高校大学生,特别是以考试作弊为代表的违反考试诚信原则的事件、投机取巧事件等,让高校大学生明确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坚决抵制,避免大学生误入歧途。

(二)高校发挥关键教育作用

高校对于诚信文化建设应该发挥关键的教育作用,既要对高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又要对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进行惩处。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诚信的教育。高校的思政课要加强对于诚信的教育,思政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格和政治素养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高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利用正面案例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引导,利用反面案例进行警示和提示,可以重点关注与高校学生息息相关的考试诚信内容。另外,高校要定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培训和讲座,特别要针对考试诚信原则进行教育,重申诚信考试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考试作弊等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各高校要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加大对违背考试诚信原则考生的惩处力度。高校要针对考试诚信缺失问题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情况,加大惩罚力度,同时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进行通报批评,达到警示作用。同时,完善考试检查方式并加大检查力度,防止替考现象出现,将想要作弊的思想扼杀在摇篮里。

(三)发挥家庭榜样引导作用

家庭教育是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依托。推动高校诚信文化建设,离不开家长的悉心教导,发挥家庭榜样引导作用,既需要家长加强诚信领域的教育和教导,也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一方面,家长要加强对诚信教育以及孩子价值观的引导。家长需要认识到,大学期间是孩子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道德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要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诚信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违反诚信的代价和后果。家长要认识到有效避免孩子潜在问题和隐患的最好方法是事前教育,而非事后企图蒙混过关,在错误发生后的事后弥补和耍赖推诿无济于事。将诚信纳入家风文明建设中,让孩子能够树立诚信的思想,真正做到将诚信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诚信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为人处世和道德品德的形成与家长的行为息息相关。因此,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对家庭成员信守承诺,在工作上以诚信作为基本的原则和态度。

(四)个人增强意识,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个人诚信意识的提高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因此,推动高校诚信文化建设需要高校学生端正态度、增强意识、加强自律、戒骄戒躁。高校大学生需要认识到诚信是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准则,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一个人“站得住,行得远”的根基,未来会面临更多的艰难险阻,投机取巧终是不能长久,挂科事小但作弊事大,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方能克服困难,走正道才能行得远。同时,高校大学生也要加强自律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高校大学生在重视专业课程,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关注程度,将思政课所学内容作为未来运用专业知识和从事工作的精神指引,将“小我融入大我”,自律自强,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历史与经验研究”(2022-KYYWF-018);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话语体系的历史嬗变及其基本经验研究”(20CKS037);2023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建设与育人效果提升研究”(SJGSZD2023004);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23KSB109)”哈尔滨金融学院“龙江红色金融文化”研究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1.哈尔滨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刘佳鹤 徐欣


【责任编辑 陈畅 实习生 帖清修】

0.3890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