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住房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居所,它于不经意间改变着城乡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轨道。为此,我省不断推动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以大格局、真功夫促城市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日,省住建厅制定了《山西省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针对3个方面12项更新改造工作任务,《实施方案》分类明确了更新标准、范围条件、设备种类和工作要求。在住宅建筑方面涉及开展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建筑节能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旧房改造和家装换新,此类更新改造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转变。
图片选自网络
住有宜居
居住水平明显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尤其是宜居住区改造是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转变,对于老旧社区的改造,不仅是外立面的翻新,更重要的是水电气路、光纤、管网的全面改造,还要给多层加装电梯,给老社区配建停车设施、养老设施。
在太原市老城区,人们随处可见房龄20年以上的既有住宅。这些住宅往往没有安装电梯,给生活在其中的老人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有的老人因上下楼困难而被迫宅在家中,宜居住宅改造后的变化清晰可见。
“自从用上了电梯,我们上下楼轻松多了。”近日,记者在太原市杏花岭区三桥街道桃园二巷北社区桃园一巷南二条9号院采访时,该小区的业主表示,小区加装电梯后,这里的居民“上上下下”不再是难题。
太原市杏花岭区祥和苑小区实施了节能改造,“改造后,冬季室内温度将提高3摄氏度到4摄氏度,夏季可降低室温2摄氏度到3摄氏度。”该小区的业主表示,不仅楼房外墙体做了保温,还为居民免费更换了窗户,现在家里比以前更亮堂了。
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南寒街道太白街社区,记者看到,建筑外立面、门店招牌统一规范,十分整齐、清爽,随处可见乱停乱放的车辆也不见踪影了。“作为辖区工作者,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提升居民品质,让居民切身感受到社区带给的关怀与温暖,让他们感觉生活更美好。”太白街社区魏书记告诉记者。辖区改造发展之下,新交付住宅小区项目越来越多,老旧小区乱搭乱建现象不时出现。为了从源头控制住宅小区违法乱建的投诉,保障小区的公共安全和居民的居住环境,太白街社区在私搭乱建居民小区联手7个物业的力量,为“整改项目突破年”实施“保驾护航”。
通过近几年不断地滚动更新,居民的居住获得感也不断增强。据记者了解,2023年,全省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948个,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640部,人民群众居住水平明显提升。
管理提升
物业管理服务得到改善
“三分建,七分管”是句老话,也确实如此。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转变,物业管理服务必须要得到改善。2023年3月起实施的《山西宜居住宅建设标准》中,强调要“建得好”,还重点突出要管得好,从居民家庭实际需要出发,对物业管理、便民服务等,也提出可行性、人性化的要求。
“小物业”带动“大民生”。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省住建厅发布《关于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支持作用和建立物业管理服务长效机制的通知》,进一步扩大城镇老旧小区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覆盖面:合理划分物业管理区域;引入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多渠道筹集物业服务资金。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在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针对居民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开展差异化服务,提高物业服务企业收益。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城镇老旧小区及邻近市政资源,统一委托物业企业管理服务,保障城镇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收支平衡或略有盈余,实现物业服务可持续发展。
物业人员的“辛苦指数”换来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为整治物业服务不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利益等问题,省住建厅制定了《关于整治物业服务不履约不到位、侵占业主利益等问题和建立完善物业企业退出机制专项行动方案》。重点整治: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未履行信息公开和报告义务、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安全防范工作、未履行物业服务企业的移交义务、擅自利用小区公共部位经营、未公示公共收益收支情况、违规侵占小区公共收益等问题。针对核实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到期后仍整改不到位的,重新核定小区物业服务等级和收费标准;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移交有权机关依法依规查处。对拒不整改、不履约且业主反映强烈的物业服务企业,所在地住建部门要协同街办(乡镇)引导业主、业主大会依法予以解聘,做好退出和移交工作;对经业主共同决定解聘的物业服务企业但其拒不退出、不依法移交物业服务用房、相关设施、物业服务所必须的相关资料的,住建部门要协同街道(乡镇)指导业主或业委会(物管会)通过诉讼途径寻求解决,并同步推送至“山西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系统部署
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转变,我省住建系统做出具体部署:“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支持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开展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巍介绍,“在住建系统将持续推进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搭建行业转型交流互动平台,助力行业数字赋能;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加大绿色创新技术集成应用,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建设链条完整、功能齐备、集成高效、充满活力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力争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7%。”
今年我省城乡人居环境将迎来哪些变化?黄巍表示,我省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深化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积极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11个试点县(市)先行先试,补短板强弱项,以城带乡推动县域发展。持续推进县城绿色低碳建设试点,指导试点县编制专项规划,推进项目建设,抓好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抓好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保障,继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工作。认真落实农房建设“一办法一标准”,推进现代宜居农房试点。
“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建设绿色建筑5438.43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由2020年的73.66%增长至2023年的97.09%。我省绿色建筑已进入由点到面、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今年我省城乡建设事业将继续逐“绿”前行。
黄巍表示:“住建系统将着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统筹衔接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全面提升城市绿地服务功能。此外,我省还将加快城乡建设方式转型,科学有序推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构建省部共建合作机制,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山西之路。”(秦昕)
【责任编辑 陈畅 见习编辑 高皓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