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山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年度工作总结汇报会召开。省农业农村厅、山西农业大学相关领导和22位玉米体系专家从育种、栽培、植物保护等方面全面盘点2023年体系工作取得的成效,并为来年充分发挥玉米体系在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山西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筹划。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省份之一,玉米种植面积占到了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近一半。山西玉米产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但在品种优化、种植技术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我们依托科学技术,通过研发新品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机械化种植设备,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和质量,使我省玉米产业得到真正的优化和升级。”山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中东介绍。
科技创新 做好产业发展“擎天柱”
谋定而动。2023年,山西玉米体系围绕“五个一”开展集中攻关,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在育种、栽培、植保等方面解决技术难题。
从育种源头开始,围绕抗旱、抗茎腐病与穗(粒)腐病开展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对6500份杂交组合进行鉴定,对200余份种质材料进行穗腐病接种鉴定,利用导水介质控制自然降水的方法对250余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旱性鉴定。有21个组合参加国家及省级区试,4个玉米新品种获得审定,2个新品种获得转让,创制7个优良自交系,挖掘到6个稳定表达的与耐旱指数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育成粮饲通用品种QZ966,填补我省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缺乏真正青贮玉米种植的空白,为山西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持。编制《玉米种子认证技术规范》,优化种子生产控制措施。
种植技术方面,开展水肥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集成了旱地玉米秸秆周年覆盖技术体系、山西北部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饲草玉米控盐增碳水肥一体技术体系、山西中部春玉米节水增碳一次性施肥技术模式、深松密植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旱地玉米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各一项,“玉米探墒播种抗旱保苗艺机一体化技术”被列为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冬小麦-夏玉米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被列为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和“‘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被列为2023年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技术。
植保工作取得新进展。通过玉米螟飞防试验,筛选出飞防防效最好的三种颗粒型药剂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有望解决我省玉米螟对鲜食玉米的为害。玉米螟防治核酸分子靶标挖掘和验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筛选获得了玉米螟免疫防御信号通路关键靶标基因,获得了对玉米螟具有高致病力的虫生真菌,并开始在生产中开展试验。玉米茎基腐生防拮抗菌筛选、秸秆清洁化还田技术研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除草剂安全性评价等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
机械化种植设备推陈出新。研发出我国首台全地形小型履带式智能农业播种无人驾驶播种机,满足了丘陵山区对农机转弯半径要小、爬坡能力要强、重心要低的需求,已开始进行播种测试。经过反复调试,盐碱地膜下滴灌起垄覆膜垄侧播种机和地膜回收机械机已生产出样机。针对丘陵山区运输难的现状,进行了无人机运输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在行业内首次采用运载机进行远距离编队运输,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果。
技术推广 让科技为生产“加马力”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省玉米产业实现提质增效,离不开技术突破与推广应用,必须让技术走进田间转化为生产力。
今年以来,体系在朔城区、应县、长子、寿阳、翼城、忻府区、清徐县等地建立了玉米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玉米探墒沟播艺机一体化有机旱作栽培、深松密植全程机械化种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山西北部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饲草玉米控盐增碳水肥一体、冬小麦-夏玉米水肥一体化绿色栽培、旱地玉米高产稳产裁培、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治、玉米秸秆精细化还田与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示范田十余个,累计面积3000余亩,辐射带动200余万亩。对6万亩玉米进行叶面肥喷施、病虫害防治及冻害防治的无人机作业。此外还建设了玉米新品种德育丰919、运单74、华耐782、晋糯20等示范田5个,推动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同时,技术体系针对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人员、农民开展技术培训123场次,累计指导培训4000余人次。多次开展雨雪、晚霜、冰雹、干旱、小地老虎、红蜘蛛为害等应急性服务。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专家的身影,哪里有技术需求,哪里就有专家细致的服务。
高产示范 为增产增收“添动力”
为响应整建制推进号召,玉米体系在朔城区开展了玉米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整建制推进工作,实现膜侧播种技术的全覆盖,助力朔城区全域玉米单产提升工作。2023年,膜侧播种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50万亩,实现粮食增收1亿斤,增收1.2亿元。
针对不同时期干旱,体系专家集成的玉米“一免五增”综合高产技术、冬小麦夏玉米水肥一体高产栽培技术、无人机飞防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在寿阳、应县、长子、永和、清徐、翼城等地均创当地高产纪录,寿阳以亩产2540斤创下山西省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体系在长子、寿阳、朔城区等地组织了较大规模的观摩活动,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得到媒体的关注。在我省开展的玉米单产提升和种业回归行动中,玉米体系专家主动作为,全程参与了方案设计、田间管理、技术培训、考察调研、测产验收等工作,还设计安排试验田、示范田,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尤其是为解决制种田玉米提前脱水而设计的收获前喷施除草剂试验,取得令人兴奋的初步结果,半个月时间使籽粒含水量降到18%以下,有望为解决制种田玉米脱水提供一条新的解决路径。8名体系专家被聘为单产提升县首席专家和种业回归专家组成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要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山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将以此为目标,立足山西玉米生产形势,选题来源于产业,成果服务于产业,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农产品,聚合农业链,聚集科技资源,努力在共性技术突破、关键技术集成、配套技术熟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所作为,为山西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报记者杨晓青 郭云明
【责任编辑 董晓飞】

